地方产业优势重现 佛山陶瓷业资本回流
信息来源:taoci163.com 时间: 2012-05-07 浏览次数:6161
五年前,由于陶瓷行业传统发展模式带来巨大的污染和能耗,位于珠三角腹地的广东佛山市开始推行“陶瓷新政”,对市内陶瓷企业进行严厉整治。但作为佛山的支柱产业,在整治之后,陶瓷会不会出现空心化,乃至整个佛山陶瓷产业还是否存在,各界都有普遍的担心。
由于土地、环境、资源的约束及政府的整治,佛山陶瓷企业一度较为失望,并向外大举扩张。但当佛山从生产制造基地向全球总部经济集聚地、采购中心转型成功后,佛山在陶瓷产业的优势被重新发现,来自陶瓷的资本,再次回流佛山。
佛山陶瓷加入“东陶西进”热潮佛山陶瓷向外地转移生产环节从本世纪初开始,主要承接地是四川省的夹江县等。在当时掀起的这股“东陶西进”热潮中,其实更多的企业是向佛山周边广东省内的肇庆、清远及河源等地转移。
据了解,2007年开始的佛山陶瓷转移,扩张起初是以向江西、湖南等内陆省份为主,主要产业承接地是江西的高安、丰城、景德镇、萍乡,以及湖南的衡阳、临湘、常德、茶陵等地。其中,高安成为佛山陶瓷投资生产线最多的地区,在新中源、新明珠、欧雅等大企业的示范下,2007、2008两年间10多家南庄企业扎堆进驻高安,高安也由此成为佛山陶瓷进入中西部地区的最重要的桥头堡。
但2009年下半年开始,佛山陶瓷大规模向外转移的势头减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去两年产业快速转移、扩张遭遇问题。虽然中西部地区的土地等要素成本都较沿海地区便宜,但营商环境与佛山相比还不成熟,劳动力成本与佛山相差无几,不具备产业集群优势,运输条件明显不如珠三角地区,这使内迁企业发展面对诸多现实困难,一些企业开始回流佛山。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是顺成陶瓷在湖南临湘的投资企业兆邦陶瓷2010年底回迁了全部仿古砖生产线到佛山。
佛山陶瓷行业资本的回流再次表明了陶瓷行业的特殊性。陶瓷行业是一个非标行业、经验型的行业,资源、地缘、人文等环境因素对经营成本起决定性作用。同时,金融危机之后品牌企业有增无减的发展势头,表明佛山陶瓷经过品牌化升级,其获得的附加值已经足以抵消“销地产模式”的成本优势。
近年来,由于陶瓷制造上游成本不断推高,加上国际市场反倾销不断,国内市场形势也变幻莫测。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制造业生存困境加剧,促使有实力的陶瓷企业选择多元化投资。2010年,佛山进入房地产行业的知名陶企明显增多。但到2011年随着政府对楼市的强力、持续调控,佛山主要陶瓷企业试图借房地产跳板转型意愿明显减弱。到2012年上半年,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企业回归陶瓷主业,恪守专业精神又成为行业主流意识。而只有这种专注的精神,才能成就佛山陶瓷的百年基业。
总部基地显集群效应成为新兴陶瓷品牌孵化器从全球最大的建陶生产制造基地,转身为全球最大的陶企总部集聚区,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这种转变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按照佛山的设想,陶瓷要向总部经济、研发经济、会展经济转型。但在2007年佛山陶瓷企业开始在压力下向外转移、扩张的时候,很少有人会相信总部经济能成为撑起陶瓷产业的明天,就连广东省最权威的区域经济研究专家也公 四年前,国内总部经济研究学者赵弘在佛山参加专题研讨会时认为,建设陶瓷总部聚集区能够充分发挥佛山陶瓷特色产业优势,占据陶瓷业发展的高端地位。在他看来,国外许多城市总部经济是依托特色产业总部聚集区发展起来的,如美国的底特律集中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总部、硅谷集中电子信息企业总部等,因此发展总部经济也是实现城市经济转型的一种方式。
而正当佛山陶瓷欲以“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实现再次转身之时,2008年下半年百年一遇的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并迅速波及全球。但总部基地面对产业转移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毫不退缩,在质疑声中继续前行。恰逢2009年国家推出4万亿救市,因外需减少陷入低迷的国内经济得到迅速提振,随着楼市的复苏并继续火爆,陶瓷企业信心指数也逐步回升,总部基地由此一扫周围的观望情绪,招商步入良性轨道。
五年后的今天,总部基地二期建设已接近尾声,成为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范例。2011年5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率九个城市领导来到总部基地实地考察、观摩佛山总部经济建设成果,对总部基地的引导性定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总部基地的诞生,为佛山陶瓷产业带来了明显的总部集群效应,目前吸引了上百家来自全国各大陶瓷产区的以及意大利、日本、阿联酋等地的陶瓷卫浴品牌进驻。而总部基地的高端定位也使其成为佛山陶瓷新兴品牌的孵化器,同时还带动了佛山陶瓷其他企业总部集中地的环境改造、提升,成为佛山乃至全国陶瓷品牌群壮大、提升最强劲的助推力之一。开质疑产业空心化后总部经济形态形成的可能性。
提高行业集中度促佛山陶瓷业长期良性发展佛山陶瓷产品因其物美价廉,在入世后出口迅速增长,但因此也遭遇了不少国家的反倾销调查,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仅在今年,就有欧盟、韩国、阿根廷和秘鲁等地对中国产瓷砖发起反倾销调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认为,佛山陶瓷的出口将因此受到影响,而这种反倾销在今后有可能成为常态。
与此同时,今年国内迎来了最为严厉的楼市调控,处于房地产下游的陶瓷卫浴行业整体销售低迷,加上企业融资难,不少中小陶瓷企业备感生存艰难。但内忧外患对龙头企业却没有太大的影响,新明珠、蒙娜丽莎、金意陶等在今年的销售都有较好的增长。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将使更多的市场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促进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对陶瓷行业的长期发展将是好事。
据了解,目前佛山的不少企业在国内陶瓷行业都能排在前列,但各自占据的市场份额都不多,最高的也没有超过10%。行业集中度偏低,导致中国陶瓷目前仍没有一个足够强势的品牌企业,为此,陶瓷业呼吁大型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手段做大做强,产生真正的龙头企业。
对于未来产业发展,有业内人士认为,陶瓷卫浴行业的一个趋势将是提高行业集中度。实际上,随着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推进,国内出现了许多新兴产区如江西的高安、东北的法库、四川夹江等地,这些地区有不少技术研究能力低、没有品牌的中小企业,竞争较为无序,如果通过大企业对一些中小企业进行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对陶瓷行业的发展未尝不是好事。
集中度的提高靠企业的规范。佛山陶瓷知名企业蒙娜丽莎董事张旗康表示:“陶瓷行业集中度不高,很大部分的原因是‘潜水艇金融模式’。陶瓷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有些并不是很规范,不够透明和公开,这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张旗康认为,企业只有摆脱了“潜水艇金融”模式,在一种公开、透明、阳光的大环境下才有可能进行所谓的整合兼并,否则在未来10年行业的集中度仍然不会很高,“其实是可以改变的,假如多一些阳光企业,整个行业的总体趋势就不是恶性竞争,是一种可持续的、健康的竞争,那个时候的集中度才会高。”
另一家佛山陶瓷知名企业鹰牌陶瓷总裁林伟也认为,“目前来说,企业或者行业都要向规范的方向发展,不规范的或者是无序的、低层次竞争的企业日子可能会越来越难过。”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陶瓷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