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当随时代。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应当坚持在传承中发展、探索中创新,坚持在传承千年的陶瓷艺术文化中不断注入新的血液。”江爱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陶瓷艺术工作者,始终坚持景德镇陶瓷艺术传承与创新的理念,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数十年来,江爱民从不追名逐利,从不计较得失,始终默默无闻的在他钟爱的陶瓷艺术领域中不断探索与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江爱民在艺术成果研究和艺术创作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出生于陶瓷世家的江爱民,其父是陶瓷老艺人。自幼受家庭的熏陶,江爱民对陶瓷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3年,他有幸拜陶瓷美术设计师徐洪发先生为师,其后又跟随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陆如先生、陶瓷美术家张景寿先生学习国画和粉彩。他的勤奋刻苦使他很快学有所成,为此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6年,为了实现研制出一种能稳定地运用到高温釉下五彩中的高温“黑料”,使之与国画效果相媲美的梦想,江爱民毅然放弃了在国营单位的工作,随父亲投入高温釉下五彩的研究,尤其是对高温(1350℃至1360℃)釉下汾水黑料的研制,这一干便是25年之久。
自古以来,景德镇的青花和釉里红水平达到了非常高的造诣,但是“釉下五彩”却一直处于空白。历经千次试烧,面对一次次的失败,面对一些人的冷眼旁观,面对生活的压力,江爱民仍然不妥协、不放弃,终于在2011年1月17日这天,他的一幅高温釉下汾水墨彩作品烧制成功了。画中使用的釉下汾水黑料纯度高,不会与其他颜色混在一起,层次感鲜明,进而填补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史上高温釉下无墨彩的空白。此后,景德镇市成立了高温釉下五彩陶瓷艺术研究所,江爱民任所长,他继续深入研究,又成功研制了富有高难度国画风格的“釉下汾水七彩”艺术瓷,彻底改变了景德镇陶瓷釉下绘画色彩不完全丰富的面貌,从而使景德镇陶瓷在釉下艺术方面的艺术语言更加丰富,标志着景德镇陶瓷釉下装饰艺术瓷步入了新纪元。
近年来,江爱民不仅在研究上取得了成功,他创作的许多陶艺作品也受到陶艺界人士的肯定。在他的工作室里,陈列着的作品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无论是最新研制的高温墨彩、釉下七彩,还是传统的青花、粉彩、新彩等作品,江爱民都可以信手拈来。尽管运用的手法不同,但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朴实自然而又意境深远,让人赏心悦目。正如他创作的釉下瓷板作品《国色》,其以独特的视角,简练的笔触进行勾勒,以及大面积的泼墨和高度逆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使得画面和瓷板形成鲜明的黑白对比,黑得那样的柔和,白又是那样的纯净,这黑白相间的山与水俨然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美丽画卷。江爱民说,传统的汾水是以湿为主,而他则在继承传统汾水工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达到干、湿、浓、淡、涩综合运用的艺术效果,并将中国画的精髓融入到作品中,展现出独具个人魅力的艺术风格。
江爱民的作品带给观赏者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心灵的净化。他的另一件作品《教子图》青花装饰瓷板,描绘了一只鸡妈妈与一群小鸡对话的情景,画中枝叶茂盛,整个作品清新淡雅,寓意一个和谐的家庭,一个美好的家庭,子孙的代代传承,都离不开良好的教育,母亲的温暖和子女的和谐,这样才能幸福美满。他以工写结合的表现手法,通过小鸡一家其乐融融的画面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和谐的向往。江爱民的每一件作品都表达着深层的涵义,他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作品中,将真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只小鸟、一棵大树、一片湖水……在他的精心雕琢下都能成为一幅美丽的图画。
如今,江爱民虽然在艺术研究和创作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他追求的脚步不会停歇。他将一如既往地从事研究工作和艺术创作,坚持两条腿走路。艺术是无止境的。正是有了像江爱民这样勇于探索、执着追求、孜孜不倦的人,瓷都的窑火才得以传承与发展,千年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