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1966年生于景德镇,16岁师从著名陶瓷艺术家龚循明老师学习绘画基础,80年代末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术系。从1991年第一次去西藏,迄今为止,进藏12次;93年开始驾车穿越中国,历时近20年,行程上百万公里,几乎绕中国边线一圈;10余次穿越青藏、新疆、云贵川、内蒙及东北进行采风;2次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足迹遍及内蒙古、新疆、云贵等边缘地带,将他迷恋的不可自拔的西藏风情固定成永恒,人们已经习惯称他为藏地艺术家。
当记者还在埋头赶稿之时,他已经又一次踏上了漫漫西行的道路,直奔他心中神圣的净土。多年的进藏游历带给李泉的不仅是沿途神秘大气的风景,生命旅程的丰富多彩,更是意志的磨炼,涵养的厚积和灵魂的洗涤。巍峨的布达拉宫、壮丽的珠穆朗玛、辽阔的阿里高原……湛蓝的一尘如洗,洁白的仿佛容不下一粒尘埃,在这一片圣洁而又荒凉的大地上,真诚的笑容,宽大的胸怀,怀着虔诚而坚定的信念的朝圣者们,无一不吸引着李泉一次又一次地踏上艰辛坎坷与理想信念并存的道路。在苦行中,在拍摄中,在感动中,引发了李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也坚定了李泉对藏地风情进行艺术创作的信念。
艺术家李泉曾在《李泉陶瓷艺术理论》一文中写到:“艺术的本质是缘情言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艺术就在这种内心的感动中形外而生。可见 “新” 是 “创” 不出来的,艺术之 “新”在于感悟与表达。”一个艺术家如果凡事都要求绝对的定义,创造便停止了。所以李泉的作品都是带着浓重的个人主义色彩,在他的画作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常人认为是“违背”绘画原理的作品。譬如一副表现朝拜的画,手大过山。然而,这在李泉看来,这是真实的情感表达,是倾注了自己的思想和灵魂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人生意义的感悟,使他的作品表现出独特魅力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是他所坚持的绘画原则:“意在前而画在后”。
藏魂系列之一
在他每一个创作的过程中,完全摒弃传统的绘画风格,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不拘泥于任何创作工具,却又能完美地呈现出作品的肌理感和丰富的层次感,形成原创的独具特色的颜色釉作品,现如今,他已成为瓷坛原创颜色釉的领军人物之一。
“漂泊于西藏艰辛的旅途中,迷失在西藏流逝的时光里,时间细细地刻画着多姿多彩的人生。每当踏入西藏境内,才会发现雪域高原的壮美,它将我们带到了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它的雄浑与狂野,将凝重的生命色彩渗透到我们心灵最深之处;它的圣洁之美,把一切感动的瞬间变成了永恒的思念。”李泉感慨到,而他,紧紧抓住这瞬间的感悟,融入西藏大美的气质,创作出一系列或宁静、或庄严、或神秘、或沉重的让人深深着迷的永恒之中,这也未尝不是他对人生、对创作的感悟和期望呢!
藏魂系列之二
李泉的代表作品《藏魂》、《寻梦香巴拉》、《最后的净土》三个系列以西藏为题材,正是李泉进藏的旅程中受到的三种感悟、三种心态。《藏魂》系列带有藏文化符号,但又不是完全地表现藏族佛教文化,更多的是借藏族佛教文化为载体,表现出人类对心灵和精神上的追求。在画这一系列的时候,李泉心灵上的释然多过于绘画上的表达。《寻梦香巴拉》系列是表现藏原的大美。香巴拉在藏语里面是人间天堂的意思,在他穿越香巴拉时,他感觉到了灵魂深处的宁静,他想把这种宁静带给所有人。《最后的净土》系列大多都是以雪山为主,这种不可思议的自然景观给李泉带来的震撼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艺术陶瓷不仅仅是装饰品,更应该是艺术品。李泉把这种原创艺术的精神深刻到心中,融入到生活里。任何一个成功的艺术家,都是能够深入传统的找到自我,又能跳出传统和自我,超越自我,李泉正是在这样不停的超越自我的过程中,找到了属于他的那一片广阔的艺术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