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陶瓷艺术工作者,我们应该继承传统,把祖先传递的千年窑火火炬接下去。”谈及十八大带来的变化,景德镇陶瓷艺术界领军人物、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这样说道。
李菊生《豆蔻年华》镶器
回顾十八大之前的景德镇陶瓷艺术之路,李菊生提到,改革开放给景德镇陶瓷艺术带来了热闹和繁荣,也给艺术创作带来新的文化气息,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不可否认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是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经历的规律,有高潮也有宁静,正所谓绚烂之极,复归于平淡也。”在李菊生看来,在艺术审美中,归于平淡则是绚烂之极的境界。
宋代诗人推崇的陶渊明被苏轼誉为“似澹而实美”,他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一曲体现超然尘俗以求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平淡之歌。庄子说“虚静恬淡……万物之本也”、“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平易则恬淡矣。”“虚无恬淡,乃合天德”。可见“平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情感意识的淡泊、平静,是一种平静和谐的美,是一种超越忧患荣辱的人生境界,是与天地大道相合的境界。在艺术创作上则是追求减少人为和造作,求真实、求自然,并体现象外之味的一种艺术境界。
“尼采就说过,一切艺术都要说真话。景德镇的艺术之路,需要全民族的呼唤,需要挖掘传统,表达个性和自己的语言。”一直以来,李菊生都在为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呐喊,因为他坚信陶瓷是真正的国粹,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光芒,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光照全人类的优势。
时至今日,艺术陶瓷之所以依然被归类为工艺品,是源于其生活用品的标签太厚重,导致历史将其误读为难登大雅之堂。然而,在纸本逐渐被电脑取代的今天,陶瓷特有的属性和神奇的魅力开始逐渐被人类发掘,“陶瓷与地球同岁,器型本身就具有美感,除了绘画装饰,还能很好地展现诗文,承载艺术家的思维。如何赋予瓷器以生命和思想;如何鼎扛陶瓷艺术进入文艺的主流,这是景德镇陶瓷人不可推御的使命和职责。
李菊生认为,今天景德镇的陶艺家应该充当艺术领域的君子、大丈夫和英雄,把那些光荣称号视作激励的光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陶瓷,在艺术领域里体验知识带来的快乐和愉悦,在文艺春天的感召下,在反腐倡廉的指导思想下,用智慧和汗水唤醒市场的认知,让陶瓷回归艺术审美的本源,让景德镇真正成为一座文化之都。
关于未来陶瓷的前景,李菊生看到的是希望和辉煌,并认为其前进的速度不可阻挡,成为艺术发展的亮点指日可待,而且会带来越来越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与商业运作造成的浮华相伴,艺术的创造力和市民的审美意识加强是空前的。景德镇陶瓷还需要再烧一把火,大家都需要清醒一下头脑,冷静下来,读点什么想点什么,扫除前进的障碍,引导收藏群体提高鉴赏能力,让我们民族的优越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