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 - 陶瓷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动态 | 建筑陶瓷 | 卫浴陶瓷 | 陶瓷机械 | 日用陶瓷 | 陶瓷原料 | 行业报告 | 价格行情 | 国际市场 | 陶瓷常识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业内精英 > 黄永玉和他的湘西
Z.biz | 商业搜索

黄永玉和他的湘西

信息来源:taoci163.com   时间: 2014-02-20  浏览次数:968

    他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他设计出了中国第一张生肖邮票,他的创作范围极广,绘画、雕塑、文学创作……,他的作品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他就是中国著名艺术家——黄永玉。他获得荣誉数不胜数,他对于家乡的那份热爱之情尤让人们敬佩。

 

    生于湘西

    1924年的夏天,黄永玉诞生在了湘西。在凤凰这座古朴的小城,小黄永玉度过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这里,载满了他儿时的记忆。纵横的河流,茂密的山林,植物覆盖的水井,绿叶中阳光,儿时的伙伴,唱过的歌调,都让他回味无穷。

    黄老先生的童年都呈现在了他的书里,童稚而纯真的生活,让人向往,亦令人感动。像他写小时候在木盆里洗脚,水里映着蓝天白云,小孩想:“不要掉进天里去哟!”。瞧,多么可爱!

    黄老先生的《一路唱回故乡》、《火里凤凰》等诸多文学作品中都饱含了对家乡深深的思念,自传《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更是记载了在凤凰生长的点点滴滴。黄永玉用“已经消失的美妙外语”(评论者语),讲童年故乡往事,计划今年将写完12岁离开凤凰前的经历,完成第一卷,近六十万字。

    黄老热爱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热爱家乡的每一个生命,在他的所爱当中,荷花又是他的最爱,这源于儿时外婆家城门外的一汪荷塘。那时,若是小黄永玉调皮了,外婆要找他算账的时候,他就把一个高大的脚盆滚到荷塘,自己躲在里头。小时候个儿不高,看着荷花像房顶那么高,一动不动地呆两三个钟头之后,青蛙过来了,水蛇过来了,他仔细地观察它们。荷花底下有很多的苔、草,那种光的反映、色彩的关系,非常丰富。后来他开始画荷花,大部分都是从根底下这个角度来看荷花,画的就是当年外婆家池塘里头给他的那种感觉。

    对于黄老先生来说故乡不只是记忆,不只是人到他乡之后的刻骨留恋,而是一种艺术上的必不可少的想象,一种不断地能够提供创造力的源泉。

 

    热血湘西

    黄老有着率直与旷达的性情,而这正是生他养他的湘西所赋予的。 “文化的流浪汉”、“湘西老刁民”是黄老的自称,这并不是自嘲,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每个字眼都流露出了他对故乡那深沉的爱。在乡土情结上,他更将这种率直与旷达发挥得淋漓尽致。到了晚年,思乡之情日烈,有时一年回乡数趟。与人谈及家乡时,推崇赞美之情总是溢于言表:“我们家乡真是太好了!太好了!”“凤凰是世界上两座最美的城市之一”。基于这种信念,当他知道“全国百座历史文化名城”家乡榜上无名时,到处奔走呼号,硬是将凤凰县挤了进去。准提庵是县城里一座年代远久的寺院,两年前维修时,黄老冒着严寒返乡,为它塑了一尊造型典雅奇特的观音像,并在院内的墙留下十一幅精美绝伦的壁画。难以想象,一位年近八旬高龄的老者,如何能于短短时间之内完成这样巨大艰辛的工作!据说,黄老作壁画时已经开始腹泻,直到拉出血来,还在坚持不懈……

    不安分、爱折腾是黄老另一个充满湘西特色,极具匪性的性格特点。从湘西凤凰走向世界的那一天开始,黄永玉就始终不安分。12岁就外出谋生的他,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贫苦、艰难的生活并没有将他打倒,反而使他在苦难中成长,在逆境中执著寻找到打开艺术殿堂大门的钥匙。步入老年,连安个家,也还要狡兔数窟,在故乡、北京、香港、意大利置了五个家,他说造房子也是一种艺术创作。真是连置家都不忘折腾出一番“别出心裁”来。

    身体里流淌着湘西热血的黄老重情义、性秉直,可谓作画情真,做人也情真。政局混乱的当年,他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经历过多次“政治洗礼”,重情重义,爱憎分明,强大的人格魅力为他赢得了不少真挚的友谊。人在得意时,呼朋唤友算不了什么;身处逆境中,才更感到真情的难能可贵。“文革”中,许多上乘的精品画作被当成“反面教材”在美术馆展出。黄永玉因画了一眼睁一眼闭的猫头鹰而遭江青点名,更成了批判中的重头靶子。可就在这个“黑画展”推出之后的一天清晨,有人将一只京城罕见的猫头鹰悄悄拴在了黄永玉家门口。那份表达着正义感的真情令他感动万分,永世难忘。    

   

    最爱湘西

    黄老还说过这样一段话:“故乡是我的艺术之根,我的本事在外面用完了,创作源泉枯竭时,就回来取一些本事和灵感。”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今后他的墓碑上只写这样5个字:“爱,怜悯,感恩”。他爱家乡的每一寸土地,感恩家乡对他的哺育和教导。因此,他特别关心家乡湘西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所以也就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比如,他的许多画作出售后的资金便用于家乡的建造;近年来,他为家乡捐建和设计了八座将实用与美观集一体的桥——吉首的肥桥、爱桥、花桥、醉桥,凤凰的风桥、雨桥、雾桥、雪桥。

    一个人能否在一座城的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让这座城铭记这个人,又能否让后人因为这个人而铭记这座城,这个需要时间来证明。但在今天的凤凰,却早已随处可见“黄永玉”的痕迹。除了上文提到的桥梁,还有许许多多——文昌阁小学那尊“童年不再”的铜像是黄老设计的,两幢新教学楼“雏凤楼”、“寸草楼”是他捐建的;古城文化广场上那只振翅欲飞的铜铸凤凰也是黄老先生设计的,如今已成为凤凰古城的旅游地标;就连家乡出产的酒鬼酒,那个古拙别致妙手天成的陶制酒瓶,也是黄老亲手设计的作品。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2001年秋,他为准提庵塑造了一尊“千手观音”像,并在准提庵后院亲笔绘制了十多幅大型壁画,以供游人香客观瞻,由于长时间站在架子上作画,黄老先生还因此大病了一场;2006年,黄永玉决意向故乡吉首大学捐出他的“家底”:200多件历朝文物和近50件精品巨幅画作。面对家乡人的赞誉,黄永玉谦逊回应,“这只是我离开故土在外浪荡了一辈子,羞涩行囊里一点点对家乡的奉献而已。”

  

    难忘湘西

    几乎每一位艺术家,都有深埋心底的精神家园,就像伦敦之于狄更斯,巴黎之于雨果,北京之于老舍,绍兴之于鲁迅,上海之于张爱玲。而说起黄永玉,就不能绕过他的家乡——湘西凤凰古城。黄永玉对家乡一往情深,以至于若有人说凤凰不好,他都会生气。近些年黄老满世界地走了不少地方,却始终未曾有一刻忘怀自己的故乡——美丽的凤凰城。他认为故乡是一个人感情的摇篮,它的影响将贯穿人的整个一生;故乡是自己的被窝,或许它的气味并不好闻,但却是自己最熟悉而又无可替代的气息。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我的血是O型,谁拿去,它对谁都合适。我的心,只有我的心,亲爱的故乡,它是你的……”

    “故乡是祖国在观念和情感上最具体的表现。你是放在天上的风筝,线的另一端就是牵系着心灵的故乡的一切影子。”一九八六年,黄永玉踏访幼时母校文昌阁小学后,写下这则《乡梦不曾休》的名篇,字里行间,尽表眷恋。

 

    “一路唱回故乡!”

    ——黄老一本书的名字。那么欢乐,自信,有劲!好像要把笼罩在故乡身上的那些晦暗,统统扫光。谁能这样似乎从未失去过故乡?谁能这么一路光明、亮堂堂地唱回故乡?唯有豁达深情的他才行。

    “即便在天涯海角,我都为它骄傲,它就应该是那么小,那么精致而严密,那么结实。它也实在是太美了,以致以后几十年我到哪里也觉得还是我自己的故乡好。”黄老从不吝啬对凤凰的赞美。在他的记忆之中,在他的灵魂深处,永存者,湘西是也。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陶瓷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