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 - 陶瓷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动态 | 建筑陶瓷 | 卫浴陶瓷 | 陶瓷机械 | 日用陶瓷 | 陶瓷原料 | 行业报告 | 价格行情 | 国际市场 | 陶瓷常识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业内精英 > 吕庆耀让建筑为世人造福,让建筑师为世人所知
N.biz | 商业搜索

吕庆耀让建筑为世人造福,让建筑师为世人所知

信息来源:taoci163.com   时间: 2014-03-10  浏览次数:825

    人物简介:
    吕庆耀
    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的副主席。
    美国康奈尔大学建筑学学士。
    2010年带领事务所跻身建筑界权威杂志《BD》评选的世界50大建筑师事务所。
    2012年名列《透视》杂志“四十骄子” 杰出年青设计师,被形容为明日之星。

  近年来,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在建筑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然而其领导者吕庆耀先生,在业界却仍然保持着一贯的低调作风,于是人们开始更多地想要了解吕先生的工作与生活。近日我们通过与“吕元祥”方面的密切沟通获知,吕庆耀先生虽然常年忙于工作,但是依旧欣然接受了我们电话采访的要求。此次采访尽管未能面对面一睹吕先生的风采,然而其谦逊的态度和优雅的谈吐依旧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切身感受告诉我:环保理念,任重道远

  吕庆耀先生拥有美国康奈尔大学建筑设计学士学位,在纽约市也曾参与过多个项目,于2000年回港发展。当我们谈到他在美国期间上学工作的经历对他日后建筑理念如何产生影响的时候,吕先生还特意谈到了他中学时代的一些感受:

    吕:关于影响,我相信无论从个人生活还是文化习惯来说,有很多方面都对我的建筑理念产生过作用,而且这些影响也不仅仅来源于我在美国学习工作的经历。在那之前,我的中学时代生活在澳大利亚,在那里耳濡目染的一些环保理念对当时的我来说真的影响很深远。那是介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时候,那时的我还在上中学,记忆忧新的是每当我们在户外上体育课的时候,都会被要求戴着帽子,而当地人似乎也都习以为常,在外出活动中都会全副武装,将自己的皮肤保护起来,避免暴露在阳光下面。而我身处其中也没有感到什么奇怪,只是周围的人常常提起,在澳大利亚继续向南直到南极的地方,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无视,以及空调大量排放出的氟利昂等物质与地球臭氧层发生的连锁反应,导致地球臭氧层被破坏,天空上慢慢形成了很大的空洞,以至于太阳光经过很少的过滤直射地球,而我当时居住在的澳大利亚又多是白种人,皮肤本身没有很强的防护能力,人们不仅在户外会被晒伤,并且患皮肤癌的概率也大幅度提升。这种现象慢慢地被当地人重视,因为这会使得包括我在内的居民们生活出行很不方便,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于是我那时就会开始有意识地考虑一些地球环境的问题,发现环保这一课题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和整个生活方式,甚至会影响到人类下一代的幸福和将来的地球环境。基于这些环保的认识,再回归到建筑方面,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己那时就开始对建筑的空间、环境对于个人生活影响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渐渐的我发现,建筑物其实可以影响甚至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感受,好的建筑不仅会为人们带去更轻松的生活,还能有效地提高人们工作的效率。于是我怀揣对环保建筑的热爱,之后在美国一家很出名的环保建筑设计公司潜心工作了两年。之所以选择在那间公司工作,完全出自我个人的意志,因为我了解到那间公司对环保建筑方面有着十分深入与权威的研究,也正是在那里,我开始对环保的概念和理念有了更加系统而深刻的认知。

    基于在美国生活所积累下来的一些环保理念和项目经验,吕先生接下来又谈到了美国建筑与国内建筑的一些不同点:

    吕:通过对美国建筑理念的学习和国内建筑越来越多的参与经验来说,我感觉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我感到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美国建筑对环保理念的看法与贯彻。在纽约工作的时候,业主们就反复提到过,当下设计出来的建筑物一定不是仅为我而盖,而是对我的子孙而盖,我们要至少考虑到接下来两代人的感受。这一点令我感触很深,在美国对于建筑物的细节与品质的控制是十分严格甚至苛刻的,设计中一定要看到一幢大厦对于整体环境的影响,建筑师或者开发商们也不只考虑短期利润,反而他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一幢建筑物10年或者50年之后就需要拆掉重盖,因为重置成本远远大于维护成本, 他们力求建筑物的生命周期至少要达到100年,这里提到的生命周期绝不局限于大厦的使用寿命,而是更在乎建筑的可持续性,他们不愿意让后人来承担自己设计的过错以及运作的问题。所以设计一个建筑,眼光一定要很长远,不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

  整体而言,美国对于建筑物的品质要求以及运作方式都很重视,这就跟国内一些建筑理念或者说是具体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我了解,许多国内发展商的心态是急于求成的,只关心年销售额,不愿去花时间总结经验或是研究具体环境问题就开工动土,只考虑当下要呈现的成果,不考虑将来会产生的问题,这一点令人深感遗憾。如果设计一个建筑,没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长远想法,那在建成的将来一定会出现很多始料未及的棘手问题,到时候再想办法解决的话大多是劳民伤财之举。当然关于这一点我也是就事论事,这种现象绝不止发生在中国,而是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 香港在90年代前也是这样,毕竟很多地方受经济水平和意识形态的制约,以至于很多建筑能盖的很漂亮就已经令人心满意足,自然就不会考虑建成大厦之后的保养和运作问题。好在国内已经有很多建筑师和发展商的意识在发生转变,我相信通过不断的沟通与合作,在建筑的设计理念方面国内一定会逐步与国际接轨的。
 
     没有最满意的作品,只有最满足的成就感

   可见吕先生能有这么多的感悟和见解,跟他从事多年建筑行业是分不开的,正是如此他才拥有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与宝贵经验。吕先生的杰作涵盖了综合发展,住宅建筑,办公建筑,酒店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公建等领域,当问到其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一个的时候,吕庆耀先生的回答谦虚大方却毫不迟疑:

    吕:最满意的项目现在还没有,或许永远是下一个吧,因为每次建成之后都要寻找与面对新的挑战。何况我还年轻,要做的事还很多,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不能这么轻易就满足的。好在之前设计的建筑中也不乏一些具有一定代表性与领导作用的项目,这些作品相信能够给建筑师们在今后的设计上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地方,譬如近期我们在香港做的“零碳天地”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它是香港第一个零碳建筑,无论在科技运用上还是设计规划上都是很杰出的,也受到了业界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该建筑表达出“吕元祥”坚持做环保建筑的决心,为改善和树立民众的生活形态与环保理念起到一些积极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些意义的存在,“零碳天地”在我心目中才可以算是比较成功的项目吧。其实刚刚你谈到了什么是最满意的时候,我想到有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我觉得这很能表达我对“满意”的感受吧。之前有一些朋友突然对我说他们住的那个地方感觉很好,每天身处其中都会很自然舒适,并且向我极力推荐了一番,结果当我告知他们那是我设计的时候,他们惊讶而又认可的态度是最令我欣慰与满足的,因为我觉得只有使用者满意的体验对我来说才是最有成就感的。同样的感受还出现在华润大厦改造工程结束之后,通过对大厦公共空间的优化和细节的改善,不仅是业主、用户受益,还提高了整个小区和香港的形象, 这种发自用户内心的称赞对我们来说真的很重要。







   要热情!要冷静!有坚持,有改变!

    吕先生虽然仅提到了“零碳天地”和香港华润大厦的只言片语,却不禁令人悉数想到香港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香港城市大学学术楼(三)、上海闵行区莘庄综合枢纽项目、广州玖龙湖发展项目、广州宏城广场、香港迪斯尼酒店、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山顶凌霄阁改善工程、香港傲璇、香港小西湾综合大楼等等杰出的作品也均出自吕庆耀先生之手。众多作品带来最宝贵的财富就是经验,吕先生不仅和我们分享了他多年来对待工作的经验与态度,而且在给予年轻设计师勉励的时候,能亲切感受到他对新生代那份溢于言表的期待。

    吕:与其说这么多年积累下的经验是什么,不如说这些经验带来的改变是什么,那就是对待工作与挑战的态度不同了。年轻建筑师们想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建筑的热情十分高涨。我希望不管你们面对怎样的困难与问题,受到怎样的挫折,心中的那团火一定不要退灭,要努力保持住这份热情。因为随着年龄变大,人们遇到越多的挑战,就会有越多的顾虑,热情也会在最艰难的时候慢慢减退,但在此时不要盲目或者退缩,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将热情转化成理性,往往最困难的时刻来临,就意味着离成功最近。年轻人要有自己的想法,作为建筑师不能人云亦云,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坚持自己的路,把握好稍纵即逝的灵感。但是也不要闭门造车,刚愎自用,社会在不断发展,自己就要不断学习,在坚持自我的同时学会改变,努力适应新兴的科技,新型的材料,不断地武装自己。我对国内以及华人年轻建筑师是十分看好的,他们很多人其实很有才华,我希望能够给他们更多的力量,不要因为一时的挫败就灰心丧志。如今时代已经不同了,我们国家发展已经越来越快,无论香港还是内地都是你们大展宏图的舞台,你们要相信自己,不要抱怨机会为何从不眷顾,而是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造机会,把握机会,向世人证明你们的才能,我相信凭借国人以及华人建筑师的共同力量,一定可以改变世界建筑师的固有格局,让世人见识到他们的实力!
 
     建筑要“内外”兼修,意识要“内外”同步
 
  通过这些谈话不难看出,吕先生对于年轻的建筑师们抱有很大期望,他一步步走来,了解年轻人的艰辛与迷惘,他也希望能通过他说的一些话和做的一些事为新生代指明方向,给予他们更多的正能量。其实在刚刚的问题上吕先生还说到了香港和内地都是建筑师们的舞台,就好比他自己参与的项目也是以香港和大陆的建筑居多,于是我们也借此让吕先生谈了一些他对于香港建筑和大陆建筑的比较。

    吕:大陆和香港都有着不同的挑战,最大的分别可能还是在建筑物的设计和细节需求上。刚刚也谈到过美国和国内的建筑理念问题,这“一内一外”就好比香港与大陆的区别,香港建筑的需求通常比较多一点,考虑的也自然更多。其实这也不奇怪,因为与大陆相比,很多建筑投资的侧重点也不同,所以品质的要求上自然有所不同。再有就是香港的区域很小,人口密度却很高,所以这里关于公共交通联网的设计思考就会很多,我们的每一幢建筑都是内外兼修的,绝不能局限于形象外观,还要考虑到大厦对附近环境的影响等等,总之这种细节方面的考虑与需求还是要多于大陆。然而大陆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也在迅速提升,而且整个设计规划上的认知也在渐渐向国际化靠拢,我相信随着香港与大陆在建筑理念与意识形态上的慢慢同步,全国其他地方的发展肯定也会像香港一样,对建筑体验上的要求也会趋于完善,虽然这样发展下去的话会使我们的设计工作越来越复杂,但是我作为一名建筑师,依然为此感到无比开心与期待。

     活在当下,心系未来
 
  其实当我们希望吕先生对年轻建筑师们说一些话的时候,吕先生就谦虚地表示过,他自己还只是一名年轻的建筑师,自己要学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想想也是,吕庆耀先生在2012年名列《透视》杂志“四十骄子”的杰出年青设计师,被形容为明日之星,只是我们见识到他如今的成就,仿佛下意识地把他看成了老一辈的成功人士。其实吕先生无论外表还是内心都是非常年轻的,在获得多个建筑师学会及环保专业议会等颁授的建筑荣誉之后,依旧有着很多的想法与期待。

    吕:我现在最期待的还是看到在国际舞台上,能有国人、华人建筑师的不断出现,同时我个人也希望能在环保建筑方面做更多工作。经历的项目越多越能感受到,其实每一幢建筑都用掉了很多包括水、电、土地等地球资源,我们不能让资源白白浪费掉,以至于让建筑成为了下一代的包袱,我希望通过我以及“吕元祥”全体人员的努力与探索,使建筑物更加环保,不断改善建筑周边的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形态,建造更多对后人有益的建筑,发挥更多正面的影响。

     将建筑视为自己的责任

  与吕先生的几番交谈过后我们发现,无论在他青涩的中学时代还是成为如今稳重内敛的企业领导者之时,吕先生一直将环保建筑视作关乎人类未来的工作之一,一直致力于为社会及业界做出最大贡献,一个如此具有公民意识的建筑师,对今后又是如何打算的呢?
 
    吕:现在的我还很年轻,我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行动力,为更多年轻建筑师起个好的带头作用,让建筑师们形成更好的社会意识,同时也呼吁年轻一代的建筑师们能够脚踏实地的工作,他们会拥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但是想要成功我奉劝大家切忌急功近利,要把热情与精力更多的放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因为你们设计的建筑是给一代代的人类居住使用的,学会用坚强的一面去面对辛苦与挑战,用所有的设计图纸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是一味的利益当头,为他人着想就是为自己的后人着想,你们要将建筑视为自己的责任。

 
  吕庆耀先生最后这一番话语重心长,我们从这样一位年轻的企业家、建筑师身上看到了责任与希望。由小及大,我们通过对吕先生的了解也能够看到“吕元祥”品牌的力量,一位杰出的领导者势必带领团队闪耀在国际舞台,希望更多年轻的建筑师们可以以此为榜样,为建筑领域,为环保事业,为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前行!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陶瓷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