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 - 陶瓷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动态 | 建筑陶瓷 | 卫浴陶瓷 | 陶瓷机械 | 日用陶瓷 | 陶瓷原料 | 行业报告 | 价格行情 | 国际市场 | 陶瓷常识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业内精英 > 张甜甜专访——追梦的建筑人生
M.biz | 商业搜索

张甜甜专访——追梦的建筑人生

信息来源:taoci163.com   时间: 2014-03-10  浏览次数:1558

    人如其名,当记者初次见到张甜甜建筑师的时候,一袭中性的职业黑,简洁随意,甜甜的笑靥如盛夏的骄阳,热情明媚,让人倍感亲切。这样气场特别的女子,在她的建筑人生道路上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步入张甜甜的世界。

 

    建筑:选择了就不会后悔

    当问到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建筑设计这一行业时,张甜甜建筑师说:“当时自己是出于冒险而选择的,由于当时的高考制度使我与自己心仪的生物学失之交臂。而我从小酷爱漫画,虽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凭借着自己那一点点自己积累的美术基础,和男孩般要强的性格,就选择了建筑学这个专业。其实这个专业对于女生来说还是比较辛苦的,而且我本身也不是个听话的好学生,比较执着于自己的想法,毕业设计的那会儿还差点因为太不听话拿不到学位。经历了大一大二的迷茫期之后,所幸在大三的时候认识了当时很火的abbs建筑论坛的几个朋友,在与他们的交流过程中慢慢地算是摸着了点方向,而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迷恋上建筑学这门学科了。” “算是机缘巧合但也许就是注定如此,不论如何,我只相信---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张甜甜坚定的眼神让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外柔内刚的女子,那份坚持让我们敬佩。

 

    奋进小青年,不言放弃

    毕业后,经朋友介绍,张甜甜先于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的直属分所里就职,后来发现自己的建筑观和当时主设计师的有些出入,在经历了半年的磨合之后,还是觉得无法说服自己接受这个设定,遂毅然辞去了工作。于08年3月份加入了筑博建筑工作室的团队。工作室属于总公司旗下偏实验性的研究部门,工作内容以参加投标和国际竞赛以及各种展览和学术活动为主。起初,团队虽不大,但是同事之间的关系却似兄弟姐妹般真挚,大家秉持着趋近的价值观,有非常多的共同话题,主设计师冯果川先生更是起到了灵魂导师的作用,也正是在他的指导下,张甜甜开始接触哲学,社会学,力图从更多角度,更深层次去理解建筑作为一个事件其背后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意义,建筑对于她来说,更像是一个观察世界的媒介。那段日子虽然辛苦,每天几乎都要加班到凌晨2~3点,遇上交标deadline通宵达旦更是家常便饭,但是却是甜甜人生中最开心的一段时光, 因为这段宝贵的工作经历,不仅仅让她结识到了许多挚交好友,更重要的是让她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计划。

 

    抓住机遇,成功“逆袭”

    08年的金融风暴,中国建筑市场受到了很大的波及,房地产行情一路往下跌,政府为了拯救市场,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大了对公共建设的投资力度。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这看似可怕的经济危机对工作室的孩子们来说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大家的干劲和激情空前膨胀,势如破竹,参与了不计其数的投标,获得了很多和境外事务所合作以及同台竞技的机会,也取到了不俗的成绩,在众多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项目里力拔头筹,如南方科技大学整体规划,和国外事务所Workac合作的深圳华强北立体街道改造等等。短时间高强度地参与各种国际性竞赛对于一个年轻建筑师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推动力,在甜甜看来,这也是在中国从业做建筑的一个绝佳的机遇,作为一个中国青年建筑师,甜甜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在一个合适的环境获得非常多成长的机会,从而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2011 深港双年展外围展“客厅文化”

南方科技大学规划及首期的行政楼

华强北立体街道改造(合作:WORKac)

深圳职业继续教育学院新校区改扩建工程

    处女之作,喜忧参半

    09年年底对于张甜甜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在经历了两年马不停蹄高强度竞赛之后,她越来越觉得自己需要有一个脚踏实地的机会去好好体验建筑作为一个事件的发生过程,也正是此时,无独有偶,张甜甜获得了主持三亚亚龙湾行政中心这个实际项目的宝贵机会。也是这个项目,使得她在建筑思考上又更进了一步。

 

三亚亚龙湾行政中心

    她跟我们分享道:“亚龙湾行政中心这个名头听起来很像是政府办公楼,但是其实绝大部分的建筑功能是作为亚龙湾地产公司旗下4个酒店的员工(所谓的蓝领)的宿舍来使用的,集团的总部办公楼(供所谓的白领使用)仅占到了10%的总建筑面积。其实从一开始这里的空间的社会属性就是不平等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阶级对立,如何调和这种矛盾并且重组这块用地里的社会关系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由于地块的南侧腹地也属于亚龙湾地产公司,使得我们有机会将两块用地统一做长远计划。南侧腹地(未来度假发展用地)与城市主干道的联系被本项目的用地割裂,基地内两种空间的社会属性的对立,看似矛盾的结症却帮助我们找到了突破口:我们引入一条公共通道重构被割裂的城市联系,使得南侧腹地也能直接与城市主干道相接,同时这条公共通道也很自然地将本案用地分成两个区域—宿舍区,办公区。公共通道作为一个平等的共享平台将这两种不同阶级属性空间之间的矛盾化解。”

 

    “除此之外,我们把海南的自然气候(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作为建筑单体的设计的重要依据,顺应地形高差设计的大量的底层架空和空中花园不仅为使用者提供了交流的空间,同时也为建筑带来了自然的通风采光。最后从建成使用效果来看这点实现的最完美,建筑内部几乎可以不使用空调,从而大大降低了能耗。”

 

    “对于一个刚从业不久建筑师来说,我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我遇到了好的boss,有愿意栽培我的上司,并且,还遇到了接受度非常高的甲方,使我能在人生的第一个作品里得以施展自己的所长。这个项目运行的非常顺利,从概念方案到竣工一共仅花了三年时间。第一次进入工地检查桩基的时候心里其实非常害怕,完全没有底,很担心万一出了问题自己应付不过来怎么办。”

 

    事实证明,张甜甜的担心也不是完全没有发生,即使是个非常顺利的项目也遭遇了很多挫折,反复地修改是无可避免的,在项目的报建阶段遭遇了非常多的阻碍,来自甲方的,来自当地政府的,来自造价的约束,这些都让张甜甜越来越清晰的感受到,建筑事件背后的这个系统的力量,这些力量是建筑师所不可控的,但是往往却是决定建筑方案命运的操控手。

    “有的时候,我会感觉在中国作为一名建筑师其实也挺尴尬的,因为体制下我们总是处于话语权缺失的危机之中,有些人(比如我自己)不甘于沦为资本运作的工具又容易被动地陷入对物欲的痴迷,这大概是我们所处的这个全球化消费时代的特征。当土地,甚至空气,水,光和热这些自然的馈赠进入了交换价值,空间也被分割,被以碎片的形式进行交易,空间再也不是纯精神化的美学追求,他的社会属性赋予了其政治性,他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他是被生产出来并且被消费的---这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在中国当代显然被过分加速了—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也很值得开展专门的话题去讨论,可惜在中国,很少有人去干这种事情(大概都怕被饿死吧!嘻嘻~)。可能大部分的建筑师还是致力成为一个能够生产精神空间的艺术家,可是我的兴趣好像更多的偏向于对社会空间政治性的研究,这让我感到兴奋,于是在老冯的指导下我开始看各类书籍,哲学偏多,越看越觉得自己无知,而后我意识到,是时候进入新的状态了,于是我选择了辞职,考雅思,做作品集,出国,我要走出去,看看国外的学者,是怎么思考这类问题的,这也是我选择berlage 建筑学院的原因。我需要慢下来,好好想想这个事情。”

 远赴他乡,人生规划

  “其实从我开始学习建筑的时候,我就对自己未来的路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计划,5年一个目标:第一个五年,算是入门锻炼基本功的本科时期,第二个五年,建成一个自己设计的作品,然后走进去体会下(事实还蛮激动的),第三个五年,出国,有点像人生的gap year,这个时候条件也比较成熟了,可以大胆地去开拓眼界,去思考自己所关注的问题,去看看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下的人们是怎么思考同类的问题。第四个五年,回国,结合实践继续进行跨界性质的研究……当然规划是好的,变化也是不可控的,5年干一件事情应该不算贪心,而且我相信也应该能做好。可以说我是个做事目标性比较强的人,我习惯经常问自己两个问题:你现在在做什么?你以后想要做什么?这也使得自己时时刻刻都能保持警醒,在迷茫困惑的时候坚持大方向,坚持找寻自我。话外音:其实我还有一个愿望:人生的最后一个五年或者10年,放下一切,无牵无挂地开着一辆小房车环球旅行,最后到一个美丽的地方(不要有建筑!),度过余生。”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陶瓷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