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 - 陶瓷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动态 | 建筑陶瓷 | 卫浴陶瓷 | 陶瓷机械 | 日用陶瓷 | 陶瓷原料 | 行业报告 | 价格行情 | 国际市场 | 陶瓷常识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陶瓷文化 > 瓷片收藏:青花碗底 值得珍爱
K.biz | 商业搜索

瓷片收藏:青花碗底 值得珍爱

信息来源:taoci163.com   时间: 2014-03-31  浏览次数:5656


     玩瓷器收藏的人总以为,瓷器若有瑕疵,价值不抵完整器之十一,穿线、冲口、窑风、粘连等均是不可弥补的遗憾,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对破碎的瓷片更不在意。其实,瓷片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也相当丰富,甚至可以补充文献与经验的不足。至少于鉴别真伪而言,瓷片会告诉我们许多秘密。

    2004年适逢景德镇建镇1000年,我因为爱好瓷器收藏的缘故,知道这个时间节点之于中国陶瓷史的意义,就前往景德镇采访。采访间隙,我去已经倒闭的几大瓷厂转悠,去私人工作室打探,再去市场了解情况。在河边的一块空地上,我看到有农民从河底挖出成千上万的碎瓷片,密密麻麻铺在地上出售,以青花瓷居多。碎片在阳光下闪烁着岁月的光芒,白与青的色调,经过数百年的沉默依然鲜亮。我当即兴奋不已,一路扑了过去。

    我挑的是碗底,玩瓷器收藏的人都知道碗底一般有年号、有花押款,各时期圈足的刮削工艺痕迹也颇可玩味,糙底则可探究瓷土的淘洗程度。

    碗底上写着大明成化、康熙年制、光绪年制、玉堂佳器、若深珍藏……还有玉兔、双鱼、双菱、法螺、如意、宝锭等精巧图案。碗或盘的内底也相当有看头,一只站在松树上的鹰,目光炯炯,眺望远方,疾风吹动了它的羽毛。底款写着“宣德年制”。其实是寄托款,那种图案应该是清初的。那个时候清军入关不久,政权刚刚建立,从上到下元气充沛,画一头鹰,取意“英雄独立”。还有一个碗底画着一个小孩,翘起一根小辫子,忘情地在踢蹴鞠。这是“婴戏图”的一种,一个窑工一天之内不知要画几百个孩子,只能将笔画简化到最低程度,逸笔草草,却有着高度的概括力。窑工不知道自己与别人谈笑间画出的孩子一不小心就成了中国陶瓷史的经典图像。还有“刘海戏金蟾”、“玉兔拜月”、“一鹭连科”等吉祥图案,嫌它太俗太滥,扔在一边。又翻到一个碗底,寥寥几笔画出一个高士,独立寒秋,素衣博带,抬头看天,一手指日,这叫“指日高升”……别小看这几个碗底,可见胎土淘炼精细,釉色润白,青花发色艳而不俗。如果是完整器的话,肯定是民窑中的精品。对了,还有一个碗底画着一条鳜鱼,翘嘴阔鳍,身上斑斑点点,非常生动,寓意“富贵长命”。底款是“玉堂佳器”,再考察圈足,有修胎时留下的跳刀痕,这是明代瓷器的显著特征。鳜鱼也是传统吉祥纹饰,取意“富贵有余”。但不久,大明王朝被“英雄”取而代之。

    蹲了半天,不停翻看,最后挑了五块,每块50元。第二天拜访景德镇陶瓷学院一位青年陶艺家,他喜欢其中的两块,就送他了。可见精彩的碗底在景德镇当地也不是随便能发现的。他还说:“如果你运气好的话,会找到元青花。”

剩下的三块碗底我用宾馆里的卷筒纸层层包严,回上海后用砂轮打磨一下边缘,可把玩,也可当镇纸。我是偏爱青花的,爱其素雅的色彩和活泼有神的民间趣味,三十年来收藏了一些盘和瓶。但是,碗底也是宝贵的,更是值得心疼的。

    最近,我在巨鹿路681号海上艺术馆观看了《片瓷山房师生收藏陶瓷展》,这个展览是为了庆贺文物界老前辈张浦生先生八十大寿,由他的学生们策划而举办的,展览以张浦生先生数十年来收藏的100块瓷片为线索,加上一批精美的明清瓷器,真实展现元代青花瓷以来中国陶瓷发展及与西方交流的历史面貌。此前我与张浦生先生有一席谈,得知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在南京博物院工作时,听从王志敏先生的建议,利用业余时间在郊外捡瓷片,数十年里积累了数万片,其中亮点多多,比如出土于南京玉带河的明代洪武官窑铁红釉云龙纹大盘残片,不仅说明了洪武铁红釉彩的运用已臻于成熟,也证明洪武二年在景德镇已经设立官窑。还有两件仿宋代“柿天目”的洪武铁釉瓷残片,以铁为呈色剂的高温釉色,以前被称作“老僧长”,认为宣德之后才有,而出土的残片将这个时间推至大明开创之年。还有数量更多的青花瓷片,为研究黑暗期的瓷器提供了实物档案,梳理或改写了中国陶瓷史。而此次展出的,都是张浦生退休后捡拾的,其中一些瓷片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更记录了鉴赏大家的生命年轮。所以瓷片是值得珍爱的,更是值得研究的。瓷片——也包括碗底,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等着我们去破译丰富的密码。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陶瓷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