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 - 陶瓷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动态 | 建筑陶瓷 | 卫浴陶瓷 | 陶瓷机械 | 日用陶瓷 | 陶瓷原料 | 行业报告 | 价格行情 | 国际市场 | 陶瓷常识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行业报告 > 2014年1-2月江西陶瓷产品出口情况及特点分析
W.biz | 商业搜索

2014年1-2月江西陶瓷产品出口情况及特点分析

信息来源:taoci163.com   时间: 2014-04-15  浏览次数:6140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2个月江西省陶瓷产品(以下简称陶瓷)出口16.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40.5%。

    一、今年前2个月江西省陶瓷产品出口的主要特点

    (一)月度出口量冲高回落。今年1月,江西省陶瓷出口13.4亿元,增长85.8%,创历史新高。2月出口3.1亿元,同比下降32.2%,环比下降77.2%。

    (二)民营企业主导出口。今年前2个月,江西省民营企业出口陶瓷16.1亿元,增长42.5%,占出口总值的97.5%。

    (三)东盟、欧盟和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今年前2个月,江西省对东盟出口陶瓷产品4.3亿元,增长1.1倍,占同期全省陶瓷出口总值的26.2%,稳居江西省陶瓷出口第一大市场;同期,对欧盟出口2.3亿元,增长19.4%,占13.9%;对美国出口1.8亿美元,增长8.5%,占10.8%。此外,对香港和阿联酋分别出口8416万元和8278万元,分别增长85%和66.9%。

    (四)建筑陶瓷出口占据半壁江山,卫浴陶瓷增势迅猛。今年前2个月,江西省建筑陶瓷出口8.5亿元,增长45.8%,占同期全省陶瓷出口总值的51.7%;装饰用瓷出口3.6亿元,下降14.7%;家用陶瓷出口3.2亿元,增长8.3倍,其中卫浴陶瓷出口2.9亿元,增长50倍,陶瓷餐具出口3000.9万元,增长3.8%。

    二、今年前2个月江西省陶瓷出口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承接产业转移见成效。近年来,江西省抓住台湾、广东等地陶瓷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契机,吸引了新中源、斯米克、东鹏、金意陶等一大批建筑陶瓷中高端品牌落户并投产,2008年8月高安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随之江西省建筑陶瓷出口比重不断提高,由2008年的3.8%跃至目前的52.2%。

    (二)新兴市场对陶瓷消费需求旺盛。近年来,东盟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保持良好势头,存在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加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给江西省陶瓷出口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江西省陶瓷对东盟出口年均增长率为121.4%。同时,中东地区建筑业发展迅速,没有贸易壁垒的中东成为避开反倾销寒流的首选之地,以沙特阿拉伯为例,2012年投入超过1.1万亿美元,用于1026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而且中东地区的进口政策相对自由宽松,如阿联酋,除5%的进口关税外,基本没有其它税收[1];今年前2个月,江西省对中东地区(17国)出口陶瓷2.4亿元,增长22.6%。

    三、当前出口面临形势及相关建议

    (一)贸易摩擦向新兴市场蔓延。据统计,2012年至今,我国陶瓷产品已先后遭遇欧盟、阿根廷、墨西哥、巴西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救济措施,涉案金额达8.21亿美元,影响我国近10亿美元出口额[2]。针对中国陶瓷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层出不穷,不少反倾销调查结果于今年年初陆续公布。今年1月13日,墨西哥公布对中国产陶质和瓷质整套及零散餐具反倾销的最终裁决,对每公斤价格低于2.61美元的上述产品征收反倾销税[3]。1月17日,巴西宣布对来自中国不同的陶瓷餐具出口企业,每公斤征收1.84至5.14美元的反倾销税,为期5年[4]。1月23日,埃及发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陶瓷餐具反倾销日落复审案的终裁,中国出口企业将被延长征收5年反倾销税至2018年2月24日[5]。由于我国是产瓷大国,对海外市场依赖度高,面临众多高额反倾销税,陶瓷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受巴西反倾销税影响,今年前2个月,江西省陶瓷出口巴西大幅下降76.2%。

    (二)国际标准逐渐演变成技术壁垒。中国是陶瓷产量大国,但不是陶瓷强国,中国陶企拥有世界话语权的并不多。陶瓷行业目前在我国依然为粗放型产业,企业管理模式、工作模式都缺乏标准化制约,与当前我国的家电行业、汽车行业形成鲜明对比。国内的陶瓷产业粗放式的发展决定了生产企业只关心成本优势而不注重技术提升,但国际市场却越来越多地提出各项技术标准,甚至是BSCI等商业社会责任准则,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出口企业的检测及认证成本[6],另一面加大了出口企业开拓市场的难度。如今年2月10日起,出口至厄瓜多尔的陶瓷就必须关注最新的陶瓷砖技术法规。

    据海关统计,2014年前2个月,福建省煤进口577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71%;价值24.7亿元人民币,增长67.8%;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427.6元人民币,下跌1.8%。

 

     一、2014年前2个月福建省煤进口的主要特点

    (一)进口规模同比猛增,环比连续下滑。2013年12月,福建省煤进口达到去年以来最高峰后,2014年1月-2月环比连续下滑,但较去年同期则大幅增加。2月份当月进口242.8万吨,同比增加64.7%,环比减少27.3%。同时,进口平均价格自去年11月起连续下跌,当月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417.5元人民币,同比下跌6.5%,环比下跌4%

    (二)全部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

    (三)国有企业进口占半壁江山。2014年前2个月,福建省国有企业进口煤359.9万吨,增加90%,占同期福建省煤进口总量的62.4%。同期,民营企业进口136.5万吨,增加45.9%,占23.6%;外商投资企业进口80.6万吨,增加47.9%,占14%。

    (四)主要自东盟和澳大利亚进口。2014年前2个月,福建省自东盟进口煤476.5万吨,增加78.4%,占同期福建省煤进口总量的82.6%。同期,自澳大利亚进口98.5万吨,增加40%,占17.1%。

    二、当前煤进口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多地发生雾霾状况要求我国加速摆脱“煤依赖”,清洁能源比重将逐步提升。我国多个地区出现的大面积雾霾,令大气污染治理迫在眉睫。2013年我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为65.7%[1],降低煤炭消费所占比重成为治理大气污染的重点工作。有研究机构称,当下我国出现的大面积雾霾与庞大的煤炭消费量和长期燃煤积累有直接关系,因此治理雾霾需要尽可能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2014年两会期间多名人大代表建言,政府可制定政策规范鼓励高质量清洁煤资源的生产和利用,国家的环保政策、电价政策、补贴政策、信贷政策应同步到位,让煤炭企业有动力、压力和实力进行清洁煤的生产和利用;同时,严格监管煤炭资源利用,杜绝污染,优化煤炭消费结构,使煤炭资源向燃烧效率高、治污水平先进的电力行业集中,严格控制生活用煤等低效率领域煤炭消耗量,积极推进风电、光伏、核电等项目的工作发展,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

    (二)近期人民币贬值和利率下跌,有利于削弱进口煤价格优势。近期人民币持续贬值,3月初美元兑人民币暴涨至6.1280,同时国内短期限利率持续走低跌至1.7%, 人民币贬值抑制进口优势将逐步显现,人民币贬趋势成立有助于增强国内煤矿竞争力。按照纽卡斯尔港5500(NAR)大卡离岸价75 澳元/吨估算,人民币贬值5%相当于进口煤矿提高成本20 元/吨,[2]削弱进口煤在与内贸煤竞争中的优势。

    (三)煤炭流通环节费用持续攀升,煤炭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增大。我国的煤炭资源和生产力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特别是山西、陕西、内蒙古地区,而煤炭需求旺盛的地区集中在华东、华南沿海地区,这也决定了我国“西煤东调”、“北煤南运”的运输格局。根据国家主管部门通知,自2014年2月15日起,调整铁路货物运价,对全路实行统一运价的营业线货物平均运价水平每吨公里提高1.5分,有别于此前几次铁路货运提价,此次提价将煤炭运输专线包含在内,煤炭特殊运价被打破,从0.0751元/吨公里上调至0.089元/吨公里[3]。多位煤炭业内分析师表示,此次铁路货运提价,大部分需要铁路外运的煤炭企业都受影响,估计行业全年成本上涨150亿元,平均煤炭成本将因此增加10元/吨,在煤价持续下跌煤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提价对煤炭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陶瓷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