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入冬”时节,任何逆势而为的举措都会格外受到关注。比如,11月8日,科勒(Kohler)淄博工厂正式投产的消息就令业界为之一震。该项目占地面积达700亩,一期投资9600万美元,总投资2.6亿美元,是科勒计划在亚洲打造的最大陶瓷工厂。
中国企业的发展节奏总是受到经济周期,尤其是国内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或者说,国内经济宏观面的变化,决定了绝大部分中国企业生命线的走势,大环境好,企业发展快马加鞭,大环境差企业就跟着“猫冬”。换言之,经济繁荣期欲望膨胀,经济低迷时期则神情沮丧,无所事事。所以,我们看到,在经济发展的高峰是投资热以及相伴而生的产能过剩,而在低谷时期则到处是闲置乃至等待并购的产能。
正因为有这样习惯性的思维,所以科勒淄博工厂的逆势投产,会引起我们当中一些人的忧虑。比如他们担心淄博周边区域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科勒打造亚洲最大陶瓷工厂的可行性。尤其是经济下行的窗口期,高调的扩张是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另外,有业内人士担心淄博不具备支持大型卫浴企业生产的配套产业,因为此前这里的卫浴企业基本上是空白。
这些担心科勒的人可能是缺乏对跨国公司的基本了解。虽然跨国公司也不排除在经济低潮时期裁员,但在投资方面,一旦项目已经确定,就意味在人财物上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战略实施不会轻易所经济周期的影响。相反国内企业往往是在经济繁荣时期有钱投资,而在调整期则捂紧荷包,只为维持生计。
我们来看看科勒在淄博投资的时间表:2006年9月,总裁大卫·科勒就与淄博有接触,此后沉寂两年,2008年8月,科勒在淄博卫浴项目获批并完成注册。接着又是近两年的沉寂。2010年3月项目正式开工,2011年11月正式投产,12月底产品投放市场。可见,科勒的决策期因为审慎而漫长,而一旦最后拍板,就不会轻易改变。正如,科勒厨卫亚太区总裁阮家明说:科勒一般做五年、十年规划。比如在中国市场每年开100个新店,科勒在过去三年市道不好的时候都坚持在做。
因为科勒人相信,自己之所以能和其他品牌做法不一样,是因为自己的企业有138年的历史,经历过许多风风雨雨,包括多次全球性经济危机。他们深知,如果准备充分,在经济低潮时期扩张其实是成本最低的。所以,我们还看到,2008中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波及的时候,科勒逆势在珠海建立不锈钢厨房水槽工厂。
但科勒按既定目标坚定做事的风格绝对是在控制自己欲望的前提下实现的。比如,就市场布局而言,科勒在中国市场一直维持着自己高端品牌的形象,早期主要做高端的工程市场。随着零售市场需求的增大,科勒也启动了下沉二三线市场的战略。但科勒没有直接做中端定位的产品,而是收购了1983年始创于泰国的“卡丽”,将其作为打开中国中低端零售市场的主打品牌。
科勒在中国市场有800多个专卖店,但其中有300多家是最近三年建的。之所以这几年建店速度快,是因为随着中国人得富裕,高端消费市场起来了。在科勒人看来,自己高端定位的产品价位是不会变的,只有等到市场可以使用和接受科勒的产品,科勒才会去那里建店。相比较,国内企业可能没有科勒这份耐性。一般情况是,为了规模效益,往往高中低市场通杀。为了规模,不断扩展产品线。大家都走量,必然导致行业产能的高度过剩,结果是无休止的价格战。大多数企业都被规模所累,导致只能应付当前,难以从容地规划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