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瓷,在中国陶瓷的门类中是较为“年轻”的一员,目前最早的刻瓷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乾隆年间在宋代汝窑“洗”上雕刻的刻瓷作品。但刻瓷的市场认知度并不高,其价值被严重低估,尤其是釉雕工艺作品。
最早的刻瓷艺术由于受工具的局限,技法比较单一,只有传统的线刻工艺。如今通过艺术家们的不断创新与改进,逐步发展形成了点刻、线刻、面刻和釉雕四种工艺。前三者的共通之处在于都需要敷色以显形,釉雕工艺则不然,它无需敷色,而是巧妙地利用深色瓷器釉面上釉面层与白色胎体的色差,使用合金刀具分层雕刻出丰富、细腻的层次来表现立体形象,相较于传统工艺有了很大的突破。
加上釉雕工艺复杂、创作难度大、制作周期长,对选材和创作者雕刻技艺的要求也就极高。它的创作往往要比其他工艺雕刻多花费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时间和精力。再者就陶瓷藏品而言,工艺方面和艺术效果方面都决定了釉雕作品的收藏价值很高。
近日,在南京东路558号上海旅游品商厦8楼新世界珍宝馆举行的“首届中国刻瓷艺术大师珍藏品荟展”涵盖了当今中国刻瓷艺术的四大工艺,展现了当代刻瓷艺术家在继承传统刻瓷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新风貌,值得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