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人们把粘土加水混和后,制成各种器物,干燥后经火焙烧,产生质的变化,形成陶器。
陶器出现的具体年代,目前尚难确知,根据考古发掘材料估计,约在8—9千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几千年来一直是人类的主要生活用具。这时的陶器由于烧造工艺的不同,还出现了红陶、灰陶和黑陶等不同品种的陶器。与此同时,人们为防止陶器经火烧或水浸泡断裂,而在泥土中羼入砂子,烧制成泥质夹砂灰陶和夹砂红陶。此类陶器多用于烹调器、汲水器和大型容器。故又有泥质陶和夹砂陶之分。
裴李岗文化,1977年在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村首先发现,经碳十四测定距今约8千年,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与此同时在河北武安县磁山也发现同时期的文化遗址,出土陶器带有一定原始性,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陶器。
仰韶文化,彩陶为其主要特征,根据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约7000—5000年。陶器皿种类主要有盆、罐、钵和小口尖底瓶等,质地有泥质陶和夹砂陶。
屈家岭文化,是继仰韶文化之后分布在江汉流域的一种文化,据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4000多年。早期以黑陶为主,晚期灰陶为主,少量红陶。
龙山文化,据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约4300—3800年,黑陶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尤以“蛋壳黑陶”最为精美。同时,龙山文化晚期还出现用高岭土烧制的白陶。为后来原始瓷器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商代,青铜器的制作成就辉煌,但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仍以陶器为主。商代陶器仍以灰陶为主,当时已有专门烧制泥质灰陶和专门烧制泥质夹砂灰陶的不同作坊。但到后期,白陶和印纹硬陶有很大发展,尤以白陶最为精美,纹饰采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装饰华丽,弥足珍贵。同时,还出现了用高岭土作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
西周以后,陶器种类繁多,除陶生活器皿之外,还有砖瓦、陶俑和建筑明器等。到战国、秦汉时期,用陶俑、陶兽、陶明器随葬已成习俗。因此,制陶业更加繁荣。在西安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在陕西咸阳,江苏徐州发现的西汉时期兵马俑,其造型之精,阵容之宏伟,为世界所罕有。
汉代,由于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较快,厚葬风气在民间普遍盛行,制陶业大量烧造陶明器用以随葬。这时,战国时期出现的彩绘陶器得到发展,釉陶也普遍应用,同时在陶明器上用白粉、墨书文字者也大量出现。到东汉晚期至三国,瓷器的烧造技术逐渐成熟,陶器才为瓷器所取代,而退居次要地位。
马家窑型
马家窑型彩陶因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而得名,晚于庙底沟类型。马家窑型彩陶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造型有侈口长颈双耳瓶、卷缘鼓腹盆、敛口深口瓮、侈口有肩尖底瓶等。
彩陶底以飞橙黄为主,常绘黑彩,也有黑白两色和黑绘中加绘红彩的。仿生花纹仍多鸟纹及鸟纹变形纹,波纹线很多,螺旋线最为出色,具有柔和均匀,流利生动,结构巧妙和强烈的动感。另外,有不少彩陶的通体画满花纹,又有内彩,内彩即在广口的器皿里面饰彩。
仰韶文化陶器
半坡型
半坡型彩陶因在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而得名。人面与魚形的组合是它的代表性纹饰。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和圆底盆,此外还有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形瓶等,诸如杯、钵、罐、瓮、盉、甑、釜、壶等也都烧制。
庙底沟型
庙底沟型彩陶是因在河南陕县庙底沟发现而得名,它晚于半坡型彩陶。器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最典型。此外还有敛口浅腹盆、敛口罐、长颈罐、重唇尖底或平底瓶等。彩绘主要用黑或紫黑色,纹饰有几何形图案,如圆点、勾叶、弧线、三角带状纹、平行条纹、回旋钩连纹、网格纹等。同时也有仿生纹和植物纹等。
姜寨类型
在陕西临潼发现的姜寨遗址建于公元前4600-前3600年,是黄河流域保存较为完整的,以仰韶文化为主的部落遗址。姜寨遗址中发现的许多精美陶器,反映了仰韶文化制陶业的发展水平。
龙山文化黑陶
山东龙山文化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是距今4千多年前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它以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之为“黑陶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所以又称“龙山文化”。
黑陶是陶胎较薄,胎骨紧密,漆黑光亮的黑色陶器。它在龙山文化陶器中制作最为精美。黑陶工艺主要利用陶轮轮制的方法。它不以装饰取胜,而是以造型见长。黑陶的造型品种除了尖底瓶、罐、盆等外,还出现了鬲(Li)、豆、杯、鼎、等品种。
大汶口文化陶器
大汶口文化的陶器有泥质陶和夹砂陶两种。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除红陶外,还有灰陶、黑陶,白陶,其中钵形鼎,背壶。,圈足高柄杯等为大汶口文化特有的代表性器物。在装饰方面,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器物素面陶较多。大部分经过打磨。大汶口文化装饰的显著特点是出现镂孔。这种技法主要见于豆和高柄杯,有三角形、圆形,菱形,方形和长方形。
裴李岗、磁山文化红陶
裴李岗文化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红陶在中国出现最早,烧成温度在900摄氏度左右。裴李岗陶器的陶质松,表皮易脱落,由于是手工制成,器壁薄厚不均。器物造型较简单,有碗、罐、壶,钵,鼎等,其申最具代表性的有三足鼎,双耳壶等,另外还有陶塑动物等艺术品。从装饰上看,泥质陶器多为素面,夹砂陶器表面有简单粗糙的绳纹,划纹、指甲纹,篦点纹等,纹饰较为简洁。
磁山文化所处时代和出土的陶器与裴李岗文化基本相似,陶器手工制作,内壁凹凸不平,器型不规整,典型器物有陶盂和陶支架。
马家浜文化陶器
马家浜文化因在浙江马家浜地区发现而命名。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上海和江苏南部一带。年代约为公元前4700至前3200年。马家浜文化主要特点是陶器多为红陶。尤以外红里黑或表红胎黑的泥质陶器为多,普遍采用慢轮修整或轮作。夹砂陶以红褐色为主。除素面外。纹饰有划纹,弦纹,绳纹、竹节纹,附加堆纹与镂刻等,部分陶器表面还饰有红色陶衣。彩陶多用红褐彩和淡黄彩在磨光的陶器表面画出条带纹,弧线纹,连圈纹和网纹。器型主要为饮食器和盛储器。
二里头文化灰陶
二里头文化因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而命名,是最有可能的夏文化之一。
出土的陶器鼎多甫鬲少,另有夹砂长腹罐,大口尊,圈足盘、平底盆。豆、小罐等,酒器有觚、爵,盎等。二里头陶器的质料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较多,黑陶 (包括黑皮陶)和棕陶次之,红陶已极少出现。陶器成型技术基本上都是轮制,兼有一些模制与手制。陶器表面的花纹装饰,除部分食器和盛器为素面磨光,或在磨光面上拍印一些回纹,叶脉纹,涡旋纹,云雷纹,圆圈纹、花瓣纹等图案纹饰外,绝大部分陶器的表面还是饰印篮纹、方格纹与绳纹。那时还盛行在陶器表面加饰数周堆纹,划纹及弦纹。
中国陶文化鉴赏
信息来源:taoci163.com 时间: 2014-07-25 浏览次数:5985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陶瓷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