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抽象 ----关于白明的陶艺
信息来源:taoci163.com 时间: 2014-07-25 浏览次数:5859
尽管表面上破碎、剥落、凹陷或折皱,但是,中国艺术家白明的这些小型陶瓷雕塑并没有太多地追求这种衰败的视觉效果,而是更多地关注作品的形式,正是这些形式抗御着岁月带来的毁灭性影响。在这些具有极少主义风格的作品中,时间似乎是抽象过程中的一种媒介,它紧紧地抓住这种持久性的本质,进而将这种本质融入到几乎等同于人的心脏大小的一块块致密的陶泥之中。这种对心脏的模糊暗示——心脏既是重要的器官,也是情感的象征性缩影——为阐释白明在作品中意欲表达的时间与人性之间的基本关系提供了一种解答的方式。
这些雕塑作品造型简洁质朴,忧郁的情调与庄严的气势并存,处于一种具有人性特征的极度矛盾之中,这种矛盾把人们心中对时间留下的印痕的悲伤与对这种悲伤的辨析融为一体。白明说:“对于时间给人的生活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我是极为敏感的。我在自己的作品中所着力强调的就是这种演变。这是一种严肃的主题,因为时间能够把人从年轻变老。然而,无论怎么样,我对时间的价值始终有一种敏锐的感知力。因为,它会在自己的身后留下文化知识的精华。”
白明曾就读于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老师。除了汲取景德镇陶瓷生产中的“精髓”外,几乎没有人向白明灌输更多的“文化知识精华”。20世纪90年代初,白明正是通过那些实用性作品确立了自己作为陶艺家的声望。他的这些作品清晰地折射出了古老传统的影响。这不仅是指材料和技法,而且还包括吸收诸如釉足这样的独特之处。景德镇的这种创新技法曾专门用于皇家定制的器皿上。
尽管在材料和风格上,白明的陶艺作品与绘画作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他始终能够在自己的创作活动中把握住种一概念统一性。景德镇有着悠久的传统,虽然新的形式层出不穷,但数世纪以来,陶瓷本身,以及生产陶瓷所采用的技术却始终如一。在白明看来,这一点与大自然永恒的本性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陶瓷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