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 - 陶瓷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动态 | 建筑陶瓷 | 卫浴陶瓷 | 陶瓷机械 | 日用陶瓷 | 陶瓷原料 | 行业报告 | 价格行情 | 国际市场 | 陶瓷常识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陶瓷知识 > 看陶瓷,别把人家说的故事当真
6.biz | 商业搜索

看陶瓷,别把人家说的故事当真

信息来源:taoci163.com   时间: 2014-07-29  浏览次数:991

    信·典藏艺术俱乐部举行的鉴宝大会上,陶瓷类鉴别数量达到近千件,仅次于杂项位居第二。但陶瓷的珍品数量较低,大多是现代工艺品或者故意做旧的仿制品,也有部分是民国时期的民间用品但市场价值一般。这些藏品不少在藏家眼里看起来跟书上“一模一样”的陶瓷,但专家无奈地摇头。专家提醒,收藏陶瓷切忌“对号入座”,也别轻信陶瓷来历故事,小心“入局”。
    初学者“对号入座”容易打眼
    一些藏家经常会拿着自己的藏品说,在国内外哪个博物馆里有一模一样的东西。或者,这个陶瓷跟在书上看到的一模一样。都“一模一样”,为什么专家看了之后还摇头呢?
    实际上,陶瓷真伪判断是件非常复杂的事情,见过真迹的人尚且不能完全分辨得清,更何况只是在书中看过照片。再者,据了解,一件高仿瓷的投入包括人工费、材料费、租用窑厂等,成本至少20万元,而市场行价多在60万元左右。投入如此大,运用高科技工具有的时候都无法辨别,更何况知识面还较窄的陶瓷初学者。
    以陶瓷外所反射的光为例,图片上是反映不出古陶瓷本身的反射光的。按照传统判断法,新陶瓷的光明亮刺眼,被称作“贼光”。古陶瓷因为年代久远使用频繁,釉面上的浮光会逐渐褪去,上百年的瓷器,迎光侧看便会看到釉面周围有一层淡淡的粉红色的光泽,称为“蛤蜊光”。这只是最基本的辨别方法,而有的仿制者“精益求精”,通过酸浸泡、茶水煮、牛皮打磨、埋入土中等方法将浮光去掉。这时,就不能单凭经验,拿出20倍以上的放大镜便会看到打磨的痕迹。通过“光”来鉴别陶瓷新旧,还仅仅是一个很小的方面。
    看陶瓷真假不能听故事
    据业内人士介绍,仿制品要想卖出高价,除了仿制水平高“以假乱真 ”之外,还得有个“传奇的故事”。在收藏界被称为“局”,便是外人眼里的陷阱。
    一个普通老百姓手里,出现一件上百万元的古陶瓷,自然会让人产生或多或少的怀疑。但如果这件古陶瓷是达官贵人家族的遗传,或者土里挖掘出来的,或者遗留在海外的文物,那它的价值可信度便会大大提高。
    但收藏古陶瓷不能用耳朵听,而要用眼睛看,用感官去感受。收藏界有句流传的话:你看着它被挖出来,你看着它被埋进去了吗?有的仿制者挖空心思,将仿制品埋藏在地里,再制造“巧合”让买家亲眼看到“出土文物”,打破买家心理防线。有的甚至利用买家的“爱国”心理,将仿制陶瓷送出国外,在国外流传一圈,摇身一变成“文物”。不知情的买家不惜高价买回流失国外的“文物”,结果被骗。
    专家提醒陶瓷收藏者们一定要“谨慎入手”,摆正心态。价值连城的汝、定、钧、哥各窑的瓷器,如今发现的全国范围内也不过千余件 ,普通人“捡漏”的几率估计也跟中彩票差不多。若不慎走眼错买了,吃一堑长一智,避免固执己见一错再错,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陶瓷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