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蜕变中的时代光芒
信息来源:taoci163.com 时间: 2014-08-18 浏览次数:8200
由上海儒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携手上海龙美术馆共同承办的“溯源——龚循明陶瓷绘画展”,将于8月24日下午在上海龙美术馆(浦东馆)隆重开幕。画展将全面展示龚循明用陶瓷绘画语言实现陶瓷艺术巨大蜕变的轨迹。同时,艺术家致力以陶瓷材料进行绘画创作的探索、创新精神及深厚的绘画功底一览无遗。
在30余年陶瓷绘画艺术领域浸润下,当代著名瓷画家龚循明的画风发生着几个时期的转变:早期的纸本主义、中期的现代主义和当下的陶瓷本体装饰主义。面对陶瓷艺术发展现状,龚循明内心曾遭遇迷茫、焦虑,几经“追根溯源”后,找寻到灵魂深处与这个时代碰撞、契合的思想火花,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陶瓷艺术臻品,成为时代印记,散发出时代光芒。
2011年,龚循明曾以“溯源”为主题,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时隔3年,选择同样的城市和题材再次亮相,将会带来一种全新的陶瓷绘画艺术盛宴。
大胆驾驭深蓝、浅蓝、银白、大红、墨绿、绛紫、咖啡、明黄等万千色彩,恣意韵染,妙笔生花,借助陶瓷特有的语言幻化成一幅幅西藏背景下大山、大川、大野组成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瓷板画,滋润了人们久违的心灵。透过艺术家的广角镜头,可以近距离地感受龚循明陶瓷世界里大气磅礴且色彩斑斓的美丽西藏,感受陶瓷绘画语言创新带来的另一种魅力。
内心澄澈,散发艺术魅力
黑格尔说,一个艺术家的地位愈高,他也就愈深刻地表现出心情和灵魂的深度,而这种心情和灵魂的深度却不是一望可知的,而是靠艺术家沉浸到外在和内在世界里去深入探索,才能认识到这种“灵魂的深度”。因此,这一方面是艺术家的慧眼所在,是艺术家超群脱俗的标志,另一方面也是艺术家必备的品格。
用黑格尔的话来形容龚循明的艺术修为再合适不过了。走近龚循明的陶瓷绘画作品,仿佛能感受到那陈年酒酿般的芬芳,时时散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即使岁月流逝,依然历久弥新。他的瓷板画以质朴苍辣的笔融,厚重劲健的气韵,对比强烈的色调,刚骨雄健的形体,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为江南风情浓郁的瓷板画平添了一份气势与力量,并充分释放了百多年来中国瓷板画的色彩束缚。 龚循明身兼多种头衔,包括景德镇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省美协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他是实力派中青年陶瓷艺术家,景德镇中青年陶瓷艺术家的代表人物,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然而,光环背后,龚循明却独独钟情于他的瓷画创作。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龚循明为人、从艺最大优点是内心澄澈,率性求真。他心中惟一割舍不下的是最初那份对陶瓷绘画艺术事业的挚爱。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龚循明陶瓷绘画艺术创作进入了收获的“黄金期”,之后他称此阶段为“纸本主义创作阶段”。他创作的以景德镇山川为背景的作品为收藏界所青睐,多次荣获全国、省、市级奖项,多幅作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长年的探索使他在掌握、应用陶瓷材料的技法上造诣颇深,也使他的陶瓷艺术创作别具一格,久负盛名,成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界深具影响力的艺术家。
创新画风,实现“三次变革”
龚循明出生于江西景德镇。如果说生于斯长于斯的龚循明的纸本主义创作阶段是他艺术生涯的第一炉香,那么进藏的行为则是他艺术创作过程中自然和灵魂完美融合的华丽转身。他的作品风格实现了一次大飞跃,那飞跃如同一只鸟儿从这片草地飞向了另一片森林。这是他中期现代主义艺术风格的反映。
苦苦追寻“大美”的艺术境界,做一个“纯粹的画者”,龚循明毅然走出景德镇,对话名山大川。他遍游大兴安岭、内蒙古及西藏高原等的大山、大川、大野,成为一个真正的行者和画者。
进藏途中,为了获取大森林、大草原、大高原的大美神韵,激发创作灵感。他历经艰难险阻,同时还写下了大量诗歌与散文,比如在途径林芝八一镇时曾写到:“久闻米堆美名夸/再临圣地沐光华/二湾清池映姿逸/数列危岭绕铅华/但看晴峰飘疏雨/又见冰川崩雪花/神山晶莹隐仙气……”龚循明的心灵旨趣同时体现在绘画和文学方面。
诗文言志,绘画映情。当巍峨、突兀、肃立的雪峰在瓷板上诞生的那一刻,龚循明完成了心灵与艺术的嬗变。
进藏系列作品是龚循明瓷画创作的一次伟大革新,进藏对龚循明美术思想冲击最大的是“解放了色彩”。从山下到山上,不同维度的景物界限分明,色彩万千,都悬挂在天空这块大画布上。空气很纯净,光可以毫无阻碍地洒向任何景物,任何细微的色彩差异都鲜明地宣告着自己的存在。色块与色块之间分明如割,没有任何过渡色,一切都来得那么自然。
在探索陶瓷绘画艺术方面不断创新,用所有精力去感知生活,表达生活,体现陶瓷艺术自身之美。如今概括起来,龚循明30余年的陶瓷绘画艺术创作过程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变革:即早期的纸本主义、中期的现代主义以及当下的陶瓷本体装饰主义。
纸本主义阶段,龚循明主要追求的是绘画的笔法关系,这是自民国以来的瓷本文人画在风格上的语言承接与个人风格的变异。
中期的现代主义阶段,龚循明有着明显的文化焦虑,他用非常写实的风格,试图以对外在自然描绘中进行突围,尝试西方美术的传统写生和大山大水的直接抒情结合来完成陶瓷艺术创作的“二次变革”。
然而,龚循明对陶瓷艺术的探索不仅止步于此。最终,这一焦虑逼迫他从对自然的追问,回到对陶瓷历史的本体溯源,从而走向装饰主义。这并不是在现代主义内部进行的风格转变,而是在陶瓷材料演变史中形成的历史事实上的一种“诗学的转变”。
抛砖引玉,艺术当随时代绽放
花费5年时间,6次进藏,历经绝险之境,整个过程对于龚循明的陶瓷绘画艺术之路无疑会走得更宽更广。
沿着黄河去寻找中华文明源头,前所未有的感受自然与艺术和谐相融,龚循明思想情感受到了极大震撼,为他今后的瓷画创作积蓄了原始的底气。
此前,龚循明的内心曾一度遭遇迷茫、焦虑,作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界的知名人物,他会为时下所评论景德镇只提供技艺、不输出思想,终是手工艺的面貌而心痛。随后他开始探索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当代性、时代性,思考“如何才能使景德镇的陶瓷绘画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陶瓷是中国的母体艺术,她不应仅仅是纸本绘画技法在另一种载体上的体现,也不必从西洋油画中寻求滋养,因为陶瓷本身的艺术语言已经足够丰富,丰富到即使一个人穷尽一生,也领略不透它所有的神奇。
从陶瓷艺术语言本身入手,本体建立在陶瓷这个“玻璃体”载体上,根据陶瓷材料的特点,经过高温烧制过程中颜色釉之间相互渗透,达到色彩斑斓的纹理效果。在本次龙美术馆的龚循明陶瓷个展上,他的陶瓷本体装饰主义将传达出陶瓷艺术的时代精神。
比如本次展出的龚循明进藏作品之《冰湖》是一大代表作——画者通过艺术手段凝固冰川融化形成冰湖的过程,在“冰与火”的世界中传达独特的陶瓷语言,呼吁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与急迫性。龚循明用美丽的陶瓷画面告诉人们陶瓷艺术可以传达信息,从而引发对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为了画好冰川,龚循明全身心投入到冰川中,极力感受冰带来的非凡体验。用陶瓷绘画语言表达“冰山”冷峻的雕塑下散发出的丰富色彩,记录“冰川融化的过程”。这或许正是陶瓷绘画语言带来的神圣美感。
另外,本次展览还有龚循明用心推出的半行为艺术作品亮相,用几十张由艺术家拍摄的自然风景照铺成一条长8米宽2.2米的横道,而此横道是进入参观的必经之路,参观者们或是毫不犹豫地抬脚踩踏,或是心有不忍地卸履而入,皆能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大自然最真实的一种情感和心态。这种半装置、半行为艺术的作品,意在呼吁人们关爱自然,对自然常怀敬畏之心,引起人们心灵上的一种震撼。
龚循明举办此次个展,实为抛砖引玉,旨在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们能一起参与进来,为当下千年瓷都的陶瓷艺术发展方向作一些探索,也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的陶瓷艺术作品在景德镇涌现。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陶瓷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