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条生产线仅一条改造
该园区位于县城东4公里处的获泽河畔。2003年建园以来,共有来自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及本地陶瓷企业16家入驻,目前有生产线26条,直接安置就业8000余人。但因园内企业使用原煤生产,粉尘污染严重,晋城曾制定《大气污染防治重点目标任务项目》,其中明确园区为“煤改气”范围,涉及园区所有16家企业的26条 生产线,并规定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当晋城环保行记者团抵达园区后发现,时至今日,园区内除红太阳建材陶瓷公司的一条生产线接入煤层气外,其他25条生产线的燃料依然为原煤。
“煤改气”最大难点是气源
是何原因导致“煤改气”难以进行?在场几乎没人能说清楚,得到的答复是:“煤改气好,煤改气难,最大难点在气源。”
8月13日晚,记者团收到了由阳城县环保局转交的《关于阳城县陶瓷工业园区煤改气工作任务的情况说明》。《说明》指出,晋城市政府下达“煤改气”任务后,阳城县政府曾两次协调供气单位解决供气问题,虽有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导致气源不足。
原来,阳城县建筑陶瓷工业园区开始是想使用晋城市中江燃气公司提供的天然气源,后因跨沁河施工,加之气源分配量不足,以及中石油内部的因素,该管道暂停建设。随后园区又与山西国新能源煤层气有限公司达成供煤层气意向,后因气源不足,未完成供气管线铺设。之后,园区又与山西煤层气能源公司合作,目前管道已铺设到园区。由于气源量不足,现只能供应红太阳建筑陶瓷有限公司的一条生产线,日供应量13万立方米,且时停时供,极不稳定。“如果26条生产线全部使用煤层气,每天的供应量需要四五百万立方米。”阳城县陶瓷工业园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说。事实上,除了气源问题,使用煤层气导致生产成本压力大,也是阻碍“煤改气”的重要因素。据测算,只有煤价在800元/吨以上,企业用气才“划算”。如今,煤价下跌也对“煤改气”的积极性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距“煤改气”期限仅剩4个多月,阳城县政府表示,将向晋城市政府报告实际情况,并继续与气源单位协商,力争年内解决部分企业的供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