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 - 陶瓷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动态 | 建筑陶瓷 | 卫浴陶瓷 | 陶瓷机械 | 日用陶瓷 | 陶瓷原料 | 行业报告 | 价格行情 | 国际市场 | 陶瓷常识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苏浙沪:已建成58条陶瓷生产线
4.biz | 商业搜索

苏浙沪:已建成58条陶瓷生产线

信息来源:taoci163.com   时间: 2014-11-03  浏览次数:5758

    江苏、浙江、上海三地现共有生产线58条,其中西瓦生产线16条,日总产能166.5万片;陶瓷砖生产线42条,总产能29.15万平方米。陶土板生产线7条,日总产能1.4万平方米;外墙砖生产线1条,日总产能1万平方米;仿古砖生产线11条,日总产能7.4万平方米;抛光砖线3条,日总产能3万平方米;瓷片生产线10条,日总产能9.4万平方米;全抛釉线6条,日总产能4.6万平方米;微晶石生产线2条,日总产能0.7万平方米;耐磨砖生产线1条,日总产能0.45万平方米;其他生产线1条,日总产能1.2万平方米。在线使用喷墨机共27台,未来无待建生产线。
    江苏省:西瓦停滞,瓷砖缩减,陶板“沃土”
    目前江苏省陶瓷砖生产企业已经十分罕见,多为西瓦和陶土板,以及些许劈开砖等建筑材料,分散于宜兴、溧阳、常熟、苏州四地。准确地说,当前江苏地区涉及陶瓷砖生产的仅有位于苏州的伊奈陶瓷和信益陶瓷,前者仅有外墙砖1条和仿古砖1条,后者建有3条地砖生产线,属于冠军陶瓷的生产基地之一,但目前该基地已停止生产。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基地生产功能已经全部搬迁至冠军陶瓷安徽生产基地,苏州基地紧保留销售、行政等部分职能部门。
    宜兴的紫砂壶闻名世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当地丰富的陶土资源。凭借这一优势,宜兴市曾发展起来大大小小的西瓦企业几百家,多以手工作坊为主。2009年前后,政府出于保护当地陶土资源及环境,强制关停、迁出了一大批手工作坊小型陶土企业。“一时间,宜兴市至少减少了近300家西瓦企业,总日产能缩减了近200万平方米。”宜兴明月建陶相关负责人回忆称,在那一场“大清洗”中,仅有5家规模生产的西瓦企业得以生存,用以满足当地市场对西瓦的需求。
    江苏现存的西瓦企业中最早的一家可追溯至1998年,其他多兴建于2004至2009年间,除宜兴外,溧阳、常熟等地也散布着4家西瓦企业,这些企业生产线普遍较为老旧,因此产能不大,16条西瓦生产线,日总产能仅为166.5万片。面对全国西瓦产能的不断膨胀,以及各地陶瓷产区的遍地开花,江苏西瓦企业的市场空间逐渐收缩。此外,由于环保要求日益严格,企业每年为应对环保抽查,必须不断投入,生产成本一再提高。因此,对比2011年本报对宜兴地区的产能调查,宜兴的西瓦规模一直维持着原有的企业数量与产量,即使有企业有意扩大产能,也因为无法承担“新建生产线必须使用天然气”这一规定带来的成本压力而却步,企业要做的,就是努力提升自身产品质量与稳定,同时提升安全生产系数和升级环保设备。
    纵然各方面形势不容乐观,但凭借着当地的资源优势以及企业自身的努力,江苏的西瓦企业也因此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量不大、样式多的陶制红坯瓦。立足于此,江苏的西瓦企业不仅守住当地市场,也逐渐尝试着将触角探到了更远的市场。
    “政府对能耗高的产业不支持,因此经济价值低、能耗高、污染大的西瓦想要扩张基本是不被支持的。”上述人士介绍说,在宜兴若想新建生产线,必须使用天然气,但对于西瓦企业来说,其产品价格无法承担这样的成本压力。
    但陶土板却在江苏找到了发展的“沃土”。据统计,目前江苏省拥有3家陶土板生产经营企业,共有5条生产线,日总产能达1万平方米,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陶土板生产基地之一。
    位于宜兴丁蜀镇的江苏富陶科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志平介绍说,宜兴拥有数千年陶文化,紫砂壶蜚声国内外,让这一片土地拥有了其独一无二的“陶都”美誉,代表着陶土类制品的最高技术标准。“我们拥有如此深厚、令人迷醉的陶文化,应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她的魅力。”宜兴土生土长的陶瓷人夏志平说,他要做的,便是借助陶土板这类高附加值的产品将宜兴的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也是其公司选址在宜兴的最重要的原因。虽然当前江苏省的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陶瓷产业的发展呈现出逐步萎缩的态势,但对于陶土板这类附加值高、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来说,其发展前景得到业内人士普遍认可。
    浙江省:缺乏生产优势,以品牌谋发展
    浙江省陶瓷企业分布于杭州、金华、湖州、衢州、诸暨等5地。其中杭州、金华与诸暨分别只有1家陶瓷企业,湖州3家陶企,衢州则拥有4家陶瓷企业。其中,生产瓷砖的有3家,其余多为西瓦,另有1家为陶土板生产经营企业。
    随着斯米克陶瓷和冠军陶瓷生产基地相继撤离华东地区,以前该区域的三大巨头之一便只剩诺贝尔集团还坚守在此。据了解,目前诺贝尔集团共有3大生产基地,其中除九江诺贝尔之外,该集团还在杭州市临平区以及湖州市德清县建有两大基地。其中,临平生产基地拥有仿古砖线3条,日产能1.8万平方米;全抛釉1条,日产能0.6万平方米;瓷片线4条,日产能2.2万平方米;耐磨砖1条,日产能0.45万平方米;微晶石2条,日产能0.7万平方米。而德清生产基地从2011年开始建设,至今已基本完成规划,建有抛光砖线3条,日总产能3万平方米;瓷片线3条,日总产能1.8万平方米;仿古砖线1条,日总产能0.8万平方米;全抛釉线5条,日总产能4万平方米。
    作为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旅游城市杭州市的唯一一家陶瓷企业,诺贝尔陶瓷所面临的生产成本以及环保压力毋庸置疑,不仅必须使用天然气,生产控制要求也极为严格。据诺贝尔集团临平生产公司总经理穆风介绍,诺贝尔从前年年底开始,与某专业机构和协会开展合作,尝试过多种方式来取得环保达标,目前已基本达到原有标准要求,但对于即将出台的新标,穆风表示其公司仍正在改进生产工艺,并透露,“我公司斥资1500多万元更换的一种新环保生产工艺正准备于近期接受检测”。
    有业内人士指出,事实上,在江浙沪等沿海地区发展陶瓷完全没有优势,人工、资源和环保要求等面临的问题都较内地严峻,但对于诺贝尔而言,杭州当地的人文、整治和文化氛围以及其多年的沉淀和经营则是让他们始终坚守于此的原因。
    除诺贝尔陶瓷外,浙江还有两家企业在生产经营陶瓷砖,分别为根根陶瓷和莎贝尔陶瓷,各拥有1条瓷片生产线,均位于浙江衢州柯城区航埠工业园。
    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自古有“四省通衢”之称,区位优势极为明显,因此,航埠工业园也是浙江地区唯一拥有3家陶企以上的工业园,是一个以包装材料、纺织、家俱、光伏材料为主导的综合性工业园。2009年~2012年,浙江根根陶瓷有限公司、浙江常山荣盛陶瓷有限公司、衢州市圣宝建材有线公司、浙江莎贝尔陶瓷有限公司先后进驻该工业园。
    据根根陶瓷相关负责人透露,航埠工业园陶瓷产业基本成型,不会再有新的陶企入驻。工业园规划格局已成是原因之一,“新建生产线必须使用天然气”也让企业望而却步。“衢州没有生产优势,我们准备去佛山贴牌”。该负责人指出,衢州的优势在于便利的交通,但是产区规模小,企业少,因此配套跟不上,无法取得长足的发展。
    上海市:仅剩2家陶企,长谷瓷砖生产基地亦或撤离
    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不论是哪方面说,上海实在不是一个发展陶瓷产业的好地方。目前,上海仅有长谷陶瓷(上海)有限公司和金兴陶瓷(上海)有限公司两家陶瓷企业,主要生产仿古砖的瓷片,均已订单式生产为主。前者位于松江区,较为靠近上海市中心,目前已有搬迁计划;后者位于金山区,暂未传出搬迁计划。
    “松江区现在偏向于发展高科技和文化产业,对于能耗大的产业并不支持”。长谷瓷砖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在上海发展陶瓷,人工费用太高,环保要求极为严格,在松江区的城市规划中,也极不利于陶瓷产业发展。据记者在长谷瓷砖生产基地查看,该基地周边均已被开发成楼盘,几乎是处于“被包围”中,因此公司正在考虑将生产基地外迁,仅在上海保留营销中心。“目前仍在选址中,外迁之后,有机会会扩大产能”。上述人士表示。
    天然气化的讨论近来在业内火热异常,但在上海,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使用天然气。“早期我们是使用液化气,几年前改用天然气”。金兴陶瓷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上海发展陶瓷面临“两高”——人工成本高和生产成本高,因此公司每年都在寻找新的利润点,“主要是挖潜力,从管理上想办法”。
    而一旦长谷瓷砖生产基地撤离上海,届时上海将仅剩金兴陶此一家。是否也会搬走?相关人士给出的回应是:暂未作此准备,但会积极应对新环保法的颁布加强生产控制。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陶瓷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