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泥巴
在这里变得玉一样美
温润的瓷器
由这里流入昌江
再由鄱阳湖到长江
最后进入世界各地
传言很久以前
外国制作的中国地图
可以不标注任何城市
却唯独不能没有她——
瓷都,景德镇
放眼全世界
几乎没有一个地方
像景德镇一样
聚集了如此众多的瓷器爱好者
他们在这里抟泥做器
在一窑窑的烈火中
与瓷器相互成全
早已融为一体
青花瓷 | 旅拍行者
一千多年前,以朴素的手工业,崛起于江西省东北部的群山之中;
一千多年后,斗转星移,景德镇是全世界仅存的单一手工业城市。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于人而言,这是对梦想的坚持;于这座叫景德镇的城市而言,却是对美的坚持。
因为坚持美,于是景德镇三个字,举世闻名。
瓷之源:瑶里古镇
图一 | William
被世人熟知以前,景德镇叫新平,唐时更名昌南。
昌南昌南,顾名思义,在昌江之南。正是在唐时,昌南,这座偏远小镇,第一次因瓷器登上历史舞台,在以后的数百年中,它还将因为瓷器,在历史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相传唐时,一名叫陶玉的商人,将昌南瓷器贩运至长安,时人误以为玉器,惊叹不跌,争相购买。于是,昌南瓷器,闻名天下。
青白瓷
图二 | 喜文学瓷
到宋时,景德镇的青白瓷,以其“青中带白,白中闪青,沉静素雅,莹润如玉”的特点,深得皇室喜爱。也许是太过喜爱,宋真宗索性以年号“景德”赐名昌南。
于是,昌南就有了这个沿用至今的名字——景德镇。这个名号用了多久,景德镇就负了盛名多久。民国时期,虽光阴荏苒物是人非,但景德镇仍在四大名镇中占有一席之地。
经过唐宋两朝的发展与营造,景德镇的瓷器,已足以动人心魂。
忽必烈马上取天下,建立元朝后,百业待兴,却迫不及待先在浮梁县(今属景德镇市)设立浮梁瓷局。
元巨大的版图,为景德镇的瓷器,注入了新的可能。当来自波斯的苏麻离青遇到景德镇的高岭土,中国陶瓷史上最难以理解的瓷器——元青花——诞生了。这种瓷器远销西亚和欧洲,并迅速走向世界各国。
元朝很快便灭亡了,但青花瓷却闻名世界,震烁古今,开启了中国釉下彩瓷器的宏大篇章,成为最重要的瓷品之一。
浮梁县
御窑厂
图一 | 大风刮过
如果说,青白瓷,使景德镇登上历史舞台中心;
那么,青花瓷,则使景德镇成为名符其实的瓷都。
负责为皇家烧制瓷器的浮梁瓷局,明时,被朱元璋更名为陶厂;清康熙年间,最终定名御窑厂。它有秘不外宣的工艺,独一无二的组织结构,成为远离皇城,孤悬南方的皇家机构。正是这里生产的瓷器,掀起了十八世纪西方的中国热潮。
有人说,没有御窑厂,就没有今天的景德镇。诚然,御窑厂不仅为景德镇带来了巨大的声誉,而且为景德镇城市规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元青花 | 大英博物馆
在景德镇,这个举手投足都是历史的地方,所有人都是历史的主角。
宋时,陶瓷业从农业分离出来,从此以后,景德镇以手工业和商业走向繁荣。
十五、十六世纪,全球进入寒冷期,欧洲人开辟了新航线,走向非洲、美洲,而徽州人、都昌人、鄱阳人、抚州人、南昌人则沿着不同的水系和山路,向景德镇大量聚集,并在此立足生根,开枝散叶。
数百年间,无数来自各地的能工巧匠,在这里潜心瓷器,一次次改良工艺,一次次调和釉色,打泥做胎,劈柴烧窑。瓷窑里那一把火,烧了上千年,烧出精美的瓷器,也烧出了精湛的匠艺、非凡的匠心以及景德镇的美名。
图片 | 山城
古窑 | 晴转多云
一孔窑
烧制了无数瓷器
无数瓷器
堆叠出一座小镇
一座小镇
又繁荣成一座城市
一座城市
再绵延如一条长河
把瓷器里的中国
运送到全世界
那些经过的路线、抵达的地点
加起来就是半部陶瓷史
是那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景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