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手摸着秦砖,抬脚踢着汉瓦”,河洛大地,文物渊薮。豫西洛阳,有一个古老的县邑叫做新安,境内多山,其中一道山沟里,就藏着一座古陶村。这里的人们曾以制作陶瓷为业,据说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和景德镇、神垕古镇有着同等重要的历史地位。
这就是甘泉村,北临黄河,南面畛水,因瓷土资源丰富,并地处豫晋古商道,制瓷业不断发展壮大,于宋元时期达到顶峰。
而今这个窑厂遍野的古村落,这里的瓷缸墙、石头路、窑洞穴,恍若历史遗落的文明的碎片,闪耀着千年的古老光芒。
甘泉村的名字是因为一口泉眼。传说村里北半坡有个泉眼,泉水凛冽甘甜,一年四季都不断,于是这儿就取名“甘泉”,但很可惜,这个泉眼后来消失不见了。
虽然它是因泉眼命名,却不是因泉水出名。
村子所在地有丰富的坩土资源,这是北方特有的一种粘土,是烧制陶瓷的天然原料,也叫瓷土。因此,很多陶瓷艺人纷纷来到这里制陶瓷。
据说最早来到这里的是一户姓丁的人家,利用坩土制陶瓷,后来,越来越多的陶瓷艺人聚集到此,丁家的陶瓷产业也日益壮大,这个地方就形成了一个村落,叫丁家沟。
至于何时更名甘泉,村里的老人也说不清楚。
“甘泉多窑豫西景,家家户户烧瓷声。”现在有人调侃甘泉村是“土豪村”,因为整个村子几乎是陶瓷堆砌起来的。进村儿随手捡起一片陶瓷,都是文物。
村里有几座瓷片堆起来的小山,山上是历史上各个时期烧制的陶瓷碎片,村里随处可见古旧残缺的陶瓷器皿,包括脚底下踩的小路都是瓷片跟土石铺成的。
见过很多古村落,都是土墙、石墙或砖墙,像甘泉村这样的陶瓷墙就很少见了,让人看起来很感叹。
一个个圆的、半圆的陶瓷器皿错落有致地嵌在砖石之中,斑驳陆离的颜色,各种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了一堵堵古朴优美的壁画,是古陶村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这就是当地人叫的笼盔墙。年轻人都说不清这墙有多少年,最少也是几百年。
笼盔是烧制陶瓷时的一种容器,肚中空,分量轻,防潮防腐。烧陶瓷会产生很多笼盔,当地人把它们利用起来,用于建筑围墙、瓷窑等,成为甘泉村独特的风景。目前村里用笼盔盖的房子大概有1300多间。
山脚与山坡,寂寞着一座座古窑。穹形的窑顶,从里面看,像一个教堂的圆顶,在外面看,如一座小小的金字塔。这些古窑百炼成钢,被烧成了坚固的琉璃,看不出年龄,也许再过千百年,它们还是这个样子。
古时甘泉村车水马龙,无比繁华,有“小洛阳”之称。想当年方圆几百里的日用陶瓷都来源于这里,特别是与甘泉村一水之隔的山西,经常有大批的商人到这里进购陶瓷,再分销到山西各地。
村里有一条乱石铺就的羊肠小道穿村而过,这便是豫晋古道,看似不起眼,却是河南到山西的必经之路,也是一条重要的商贸通道。洛阳的特产、甘泉村的陶瓷等等都是从这里运到山西那边。踏上去,仿佛一脚踏进千年的历史,仿佛听得见当年的车水马龙。
而今,260亩甘泉古村范围内现存古窑遗址105座、老式民居936间,古道老巷四通八达,保存完好的武家车院和车场,即客栈、车马店,是甘泉古村曾经辉煌的见证,也是甘泉古村正在浴火重生的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