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玉庭《生机盎然》
当代独立艺评人杜洪毅就中国画的发展现状在本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画的困境与时代精神所向》的评论文章,杜洪毅认为:“传统中国画创作人群主要是文人,而非今天的职业画家,这种身份上的差异决定了不可能直接延续过去的文人画。”
郭爱和 三彩作品《寻梦丝路》
艾玉庭《紫寿来仪》
曾亚林《国色天香》釉上彩
那么究竟何为文人画?其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而且有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与今天我们身边的众多职业画家亦是不同。这里面提到了一个士大夫,那么问题来了,何为“士大夫”?因为如果不搞清楚这个概念,你就会如同很多关于“文人画”资料中所阐释的,不少文人画的代表仿佛跨出三界,不食人间烟火一样,实际上恰恰相反,这些文人士大夫往往还身居高位拥有着重要官职,这也是后来文人画能够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曾亚林《春江花月夜》综合装饰
曾亚林《冰清玉洁》
艾玉庭《禅荷不言》
据,"士大夫"是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个概念,追溯起来,甚至于“士”和“大夫”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在此之前,士均排在大夫之后。战国典籍中表示等级序列仍用“大夫士”。《荀子·礼论》载:“大夫士有常宗。”《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帝籍田,大夫士皆有功业。”大夫士与士大夫表面看只是前后颠倒了一下,实际上反映了一个重大变化:大夫士强调的是等级;士大夫指的是阶层,它的特点是知识分子和官僚的混合体。分而言之,无论在春秋以前或战国,大夫都指有一定官职和爵位的人,社会地位比士高。
釉里红水盂,民国,绵阳市博物馆
清康熙年间《青花蕉叶纹花觚》
郭爱和作品《鸟巢》
为什么从战国开始,士常常冠在大夫之前呢?这是随着官僚制度的兴起,一些出身“士”的人,靠着自己的才能,平步青云,出现了一批布衣卿相。另一方面,战国时期的大夫与春秋时期也不大一样,春秋时期的大夫,大部分是靠宗亲分封而来的,并且是世袭的。战国时期的大夫正演变为官僚体系中的一个职位和爵位。
郭爱和 三彩作品《唐韵》
艾玉庭《报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