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观察,要从一个不起眼的陶瓷火锅说起,不过,有必要申明一下,这不是广告,是很严肃地说一个事儿。
在瓷博会C馆1楼,一个个标准展位都是统一装修的,一样的色彩,一样的格调,不同的是,这清一色的服装里包裹着的,却是一个琳琅满目的世界,一个由瓷为主体构筑的世界。今天要说的这个陶瓷火锅就被裹在这件普通的衣服里。
守摊的是一个叫刘非的小伙子,家里祖辈都是做陶瓷的,他是无意中从祖辈传下来的一个陶瓷火锅找到了方向,铜火锅、铁火锅比比皆是,而陶瓷火锅确实第一次看见,小伙子用了五年时间,解决了火锅铜心与陶瓷受热后的密封问题,并于去年在瓷博会上展出,不过那是用炭做燃料的,他自感不环保,又投下精力攻克一些工艺与技术上的难题,这次看到的,电陶瓷火锅,有粉彩的,有青花的。
作为一个参观者,我不知道复制一个先辈流传下来的陶瓷火锅、改良一个陶瓷火锅,期间要花多少心思去研究工艺上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有多大?但小伙子轻松而又腼腆的笑容告诉我,所有的艰辛都随一张专利证书而烟消云散,他有的是这份创造的自信。
这就回到了我们今天的主题,创造。有不少这样的观点,景德镇陶瓷还在固守着传统,故步自封,没有创造性。我不想说没有创造、没有创新,一个产业哪会支撑一座城市上千年,一座五六十万人口的城市哪能家家都卖“古董”?这是个很容易理解不需要过多阐释的道理。
还是拿瓷博会现场展出的那些展品来说事吧。B馆1楼,景德镇许多知名品牌陶瓷企业都展出了自己“看家”的产品,并精心布置在十分雅致的展厅里,或许你会说碗不就是那吃饭的碗、杯子不还是那喝茶的杯子?的确是,但不可忽视其器型与装饰画面的变化,其实用性与观赏性的融合是当代景德镇瓷人创造的、奉献给这个时代的生活美学,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
其实,瓷博会自身就是景德镇的一个创造。从陶瓷节,到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经过16年的培育与打造,已经成为国际性、行业性文化交流展示平台,就今年而言,有来自国内外近千家品牌陶瓷企业、世界各地3500多名客商参会。可以说,瓷博会是景德镇创造的一张与世界对话的名片,就像青花、粉彩、玲珑一样,凝聚着景德镇的智慧与创新精神。
也许,逛过瓷博会之后,你会有这样的感觉,与去年相比,今年的瓷博会变化不大,新东西不多,甚至有些变化细微到你没有一点感觉。但十年,或二十年你再回过头来,你会发现,那个时代的陶瓷深深烙着那个时代的印记,是紧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大步朝前。比如外来艺术家来着来着就“景漂”了,瓷砖造着造着就“瓷毯”了,陶瓷工厂转着转着就“智造”了……
我想,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名词转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