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困于单一的欧美市场到挖掘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潜力,在贸易寒冬的大背景下,德化陶瓷业逆势而上,表现不俗。
在瓷都德化,到底是一股什么样的内生动力,在支撑着这个产业稳健向前发展的呢?
德化陶瓷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在当地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为了加强产业氛围,当地不少学校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高中,都设有陶瓷雕塑课。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德化还开办了专门的陶瓷学校, 2005年升格高级职业学院。
如今,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校生已达3000人以上,学校设有传统工艺,现代工艺,商贸工艺三个专业群,每个专业群有5到6个专业。从材料研发到产品设计,创意制作,再到管理营销,所设专业涵盖了陶瓷的全产业链。
这些学生走出校门后,很快就能融入产业获得发展。在这里,庞大的市场和源源不断的陶瓷人才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打好人才这张牌,通过人才实现产业升级,已经成为德化陶瓷产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目前德化有三十四万人口,三千多家陶瓷企业中,从业人员就达到了十几万。对于陶瓷产业来说,大量有丰富经验的产业工人和专业人才就是市场竞争的底气。除此之外,与之发展相配套的上下游产业、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当地实现陶瓷产业稳健发展的有力保障。
贸易寒冬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了中国企业重现审视自身,从资源、模式、技术上等维度上重新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德化陶瓷产业的发展路径,值得借鉴。
点击视频,观看《新闻启示录》专题报道《贸易寒冬中的一炉瓷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