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家,只有日复一日地练习雕塑,创作无限可能,才能保持匠心。
——林雪丽
她雕的仕女娇羞可爱、温雅不俗,雕的达摩庄严肃穆、形神兼备,设计的场景时尚美观,且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美感……凭借在陶艺上的精湛技艺,在南安汉侯博物馆工作的林雪丽曾获评2018年“南安工匠”、2019年“泉州工匠”以及省工艺美术大师等省级以上荣誉,在陶艺世界中尽显匠人风采。
德化陶瓷以“白”见长,瓷雕技艺享誉天下,早在宋元时期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德化的林雪丽,从小在陶瓷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中长大。她告诉记者,第一次接触陶艺,便是和表姐们学捏陶瓷玫瑰,从此深深爱上了这些神奇的陶泥。
1997年,从学校毕业后,她毅然选择从事陶瓷雕塑及文创设计工作。“20多年了,能让我废寝忘食的也就这一件事了。”林雪丽说。
在陶瓷雕塑上颇有造诣的林雪丽,永远都在挑战自我,创作无限可能。“传统的做久了,就想来点不一样的,于是我就想到将陶瓷和纸砂结合在一起。”林雪丽说。
由于陶瓷和纸砂2种材质烧成的温度不同,要让两者结合并非易事。“刚开始成品率很低,经常开裂,有时候烧制一整窑,几十件都不行。”但林雪丽没有放弃,在长达2年的时间里,她不计成本、时间和精力,一次次带领团队不厌其烦地试验。
成品率50%、65%、80%、90%……最后,通过瓷土配方调配,均衡瓷土烧成温度,林雪丽的团队攻下了这一难题,开创了独特的现代陶艺风格。
“通过技艺创新,将不同材质相结合做出的人物雕塑,在业内堪称一绝。”陶艺家陈大师评价道。
在日常创作中,碰到不满意的作品,林雪丽宁可毁掉重来。在制作瓷雕作品《林则徐》时,她就曾摔碎重来。
“塑造人物,最重要的就是型和神,人物神态、五官刻画都要下功夫,雕塑林则徐人像时,我收集阅读资料,思考了一个月才开始动手。”林雪丽说,最后雕塑的人像还是不满意,她便忍痛砸碎作品,重新制坯烧制,才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最后,作品将林则徐身上的阳刚和雅致,体现得淋漓尽致,该作品也被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
林雪丽作品《林则徐》
而长年累月对作品的打磨,也让她在比赛中脱颖而出。2017年10月,林雪丽参加第三届全国陶瓷行业技能竞赛,在现场创作中,以云南孔雀舞为主题的作品《雀之灵》获得评委一致赞赏,林雪丽荣获“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8年,在南安市总工会举办的第二届“南安工匠”评选中,林雪丽获得“南安工匠”殊荣。
林雪丽作品《雀之灵》
匠心匠艺,需要传承。在“泥巴”界浸染20多年的林雪丽,自觉担起了陶瓷文化传承和助推产业转型的使命和责任。近年来,她带领团队在汉侯博物馆设计出了上百款的文创产品,在设计的过程中,从设想创意到实施,经过多次反复试验修改,到烧制成功,设计出羊脂玉茶具,产品受到市场的广泛和业界的认可。
和丈夫在泉州金鱼巷打造“玩泥巴”陶艺DIY手工坊,让人体验陶瓷艺术;将陶瓷文化带进学校课堂,让青少年认识泥巴、喜欢泥巴、玩上泥巴;注重“传帮带”,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工艺美术师;带领团队多次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汉侯博物馆展示陶瓷艺术和现场教学,让人知晓陶艺文化,推动陶瓷业由工艺品向文化产业转型……在林雪丽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在指尖与泥土的亲密接触中,近距离感受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让艺术从高雅的“殿堂”走进寻常百姓中。
此外,林雪丽还将多年来对德化白瓷的造型艺术心得和研究,写成《德化白瓷的造型艺术浅析》,并在《海峡工艺美术》杂志上发表。
对于林雪丽来说,陶瓷仿佛成了她身体的一部分,一年里半数以上时间她都会泡在工作室。“一瓷一生就是我所追寻的匠心。”这几年来,许多同学转行各谋出路,而她仍在陶瓷行业坚守着这份热爱。
她和老公还有一个浪漫的约定。“等我们老到哪儿也去不了,就待在手工坊一起‘玩泥巴’。”
林雪丽:2019年“泉州工匠”、2018年“南安工匠”,是南安市汉侯德化现代瓷博物馆文创部设计总监,“玩泥巴”陶艺DIY工作室负责人,陶瓷高级技师。近年来,她还获评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省雕刻艺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大师、省陶瓷艺术大师、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称号,其作品《林则徐》《齐白石》被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四大美女》《保卫钓鱼岛》荣获第七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金奖、银奖。
:海丝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