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景德镇市是世界瓷都,手艺流传,后人继承传扬。
杜芳星老师出生于江西九江,是景德镇陶瓷非遗文化传承人之一,江西高级工艺美术师。1995年便跟随父辈学习制瓷手艺,在父辈的熏陶下,他深深地对陶瓷有执着与痴迷。陶瓷制作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绘画以及釉料配方,传统的工艺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是时代的改变只是继承是不够的,于是他不只使用传统的制作,而是不断寻求创意。
2004年时老师跟随团队到北京潘家园仿古陶瓷市场考察,真正意义的开始了漫长的陶瓷研发创作之路。
让我们走进杜芳星老师,一起了解一下陶瓷的基本常识吧。
陶与瓷的区别在于原料土的不同和温度的不同。在制陶的温度基础上再添火加温,陶就变成了瓷。陶器的烧制温度在800-1000度,瓷器则是用高岭土在1300-1400度的温度下烧制而成。
陶瓷制品的品种繁多,它们之间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物理性质,以及制造方法,常常互相接近交错,无明显的界限,而在应用上却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很难硬性地归纳为几个系统,详细的分类法各家说法不一,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常用的有如下两种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分类法。
按材料分粗陶, 细陶,炻器,半瓷,以至瓷器,原料是从粗到精,坯体是从粗松多孔,逐步到达致密,烧结,烧成温度也是逐渐从低趋高。粗陶是最原始最低级的陶瓷器,一般以一种易熔粘土制造。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在粘土中加入熟料或砂与之混合,以减少收缩。
这些制品的烧成温度变动很大,要依据粘土的化学组成所含杂质的性质与多少而定。以之制造砖瓦,如气孔率过高,则坯体的抗冻性能不好,过低叉不易挂住砂浆,所以吸水率一般要保持5~15%之间。烧成后坯体的颜色,决定于粘土中着色氧化物的含量和烧成气氛,在氧化焰中烧成多呈黄色或红色,在还原焰中烧成则多呈青色或黑色。
陶器可分为普通陶器和精陶器两类。普通陶器即指土陶盆.罐、缸、瓮.以及耐火砖等具有多孔性着色坯体的制品。精陶器坯体吸水率仍有4~12%,因此有渗透性,没有半透明性,一般白色,也有有色的。釉多采用含铅和硼的易熔釉。它与炻器比较,因熔剂宙量较少,烧成温度不超过1300℃,所以坯体增未充分烧结;与瓷器比较,对原料的要求较低,坯料的可塑性较大,烧成温度较低。不易变形,因而可以简化制品的成形,装钵和其他工序。
瓷器是陶瓷器发展的更高阶段。它的特征是坯体已完全烧结,完全玻化,因此很致密,对液体和气体都无渗透性,胎薄处星半透明,断面呈贝壳状,以舌头去舔,感到光滑而不被粘住.硬质瓷具有陶瓷器中最好的性能。
用以制造高级日用器皿,电瓷、化学瓷等。软质瓷的熔剂较多,烧成温度较低,因此机械强度不及硬质瓷,热稳定性也较低,但其透明度高,富于装饰性,所以多用于制造艺术陈设瓷。
每一个制作的流程都是老师夜以继日不断努力的成果,每一次的开窑,每一次的勾勒,都是一笔一笔一点一点不断总结,不断反思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直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不忘对于传统的继承发展。
“有技艺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欢乐”,杜芳星老师认为技艺是门艺术,而他因为接触技艺获得快乐。
陶瓷记忆是复杂又纯粹的,它的复杂源于工艺流程的千变万化,设计版样的种类繁多,以及品种千千万万,但它又是纯粹的,纯粹于匠人的传承之心,一心一器一室,每一个匠人在陶瓷中获得自己的成长,而陶瓷也在匠人的手中愈发光芒。杜芳星老师作为当代陶瓷名师更是代表人物。
他在古陶瓷釉料研发塑型研发上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也积极参加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又作为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在2009年成立了木土柴窑窑口,以独特优质的釉料配方与精细的绘画手法创作出众多优秀作品,深受收藏爱好者好评。木土柴窑窑口由他一手创办,由此开始了复烧景德镇古法柴窑烧制,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
杜芳星老师,作为文化的传承者,陶瓷手艺的继承人以及振兴者,值得所有人钦佩,他的作品精致典雅人赞叹,希望老师未来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