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茅台镇酿酒烧房所使用的盛酒器皿均为施黑色釉圆鼓瓷罐,其施釉均匀,色泽明亮,表面透明光泽。民国时期因为时局的动荡,低成本的陶罐已经替代了黑瓷作为容器,到了各大烧房使用圆柱瓶的时候,还增加了木塞加以密封。
如果遇到大宗的批发客户需要样酒,烧房必须为其准备大于一斤装的容器,于是有了造型在陶罐和瓶之间的一个罐型,通常也为黑瓷,其中放置了样酒,但并不是封装后销售的,都是在客户有需要后,当场灌装。
“华衣衬美人,佳瓶盛芳醇。”贵州茅台酒瓶,独具一格,最富地方特色,备受顾客的称誉。
酿造茅台酒之初,并无酒瓶,由沽酒者自备盛器。至清咸丰以后,才有茅台村附近的中华村烧制的口小肚大的陶质坛形酒瓶盛酒出售,有能装一斤、二斤、三斤不等的三种型号。但这种酒瓶体积大,质量差,既不便携带,且易破损,后又改为长方形微扁的陶质酒瓶,每瓶盛酒三斤。
直到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举行的世界物品展览会上获奖后,驰名中外,销量日增,为适应外运需要,成义荣和两烧坊几经研究,试制成与现在形状相同的圆柱形小口短颈的黄色陶质酒瓶,此种定型的茅台酒瓶,一直沿用到解放以后。
此后几十年的时间,又改用了乳白色陶瓷瓶。那为什么不用玻璃瓶?
纵观市场的产品,大部分都是透明玻璃瓶装,而茅台却要采用乳白色的核心原因在于“避光”,实际上这也是酱香白酒的共性,比如说郎酒、习酒、国台、金沙、珍酒等酱香型的白酒产品,也都不用透明玻璃瓶装。
早在1960年初,国家轻工业部主持的茅台科研“两期试点”会上,曾专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证明:避光有利于茅台酒陈化老熟。其中的科学解释:
1、白酒保存环境需要恒温恒湿、阴凉通风、避免阳光直晒。据有关科学解释,紫外线会破坏酒质、杀死酒内菌种,并导致酒体温度升高,从而引起酒中所含有的酸类、酯类等营养物质变化,影响酒体口感。
2、透明玻璃瓶对阳光的反射能力弱,选用透明玻璃灌装酱香型白酒,使得酒体的保存难度增大,长时间见光易导致酒体品质、口感、保存价值等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