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杨静 通讯员 李文瑶
作为中国三大物产,丝绸、瓷器、茶叶在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价值与地位。而在杭州,这三者亦有非常丰富的体现,要想了解瓷器文化、宋韵文化,那就一定要去南宋官窑博物馆。
9月29日,在吴晓春老师的带领下,“走读杭州”的小伙伴们走近南宋官窑博物馆,感受其背后蕴藏着的文化内涵。
【南宋官窑博物馆】
青瓷是中国瓷器的发端,公元200年前后,其在浙江上虞一带烧制成功,完成了由陶到瓷的飞跃,浙江也因此成为青瓷的故乡。入宋以后,青瓷工艺不断创新完善,直至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的建立。
宋代时期,陶瓷名窑辈出,风采各具,主要有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皇家所用的,以官窑居多。相对民窑而言,官窑最大的区别在于产品按宫廷意图烧制,专烧专用,制作中不惜工本,精益求精,产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据考证,南宋官窑共有两处,分别位于皇城西南的乌龟山麓和万松岭一带。由于这两处窑址分别于郊坛和修内司相近,所以南宋官窑又有郊坛下和修内司窑之分。
在南宋官窑博物馆前,门前的楹联首先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古色生香,中华陶艺多神品“、“名山发覆,南宋人文一大观”。吴老师解释道,南宋是绘画、餐饮、建筑、民俗等众多文化蓬勃发展的时期,陶瓷既是百姓生活离不开的用品,亦是皇宫贵族赏玩的清雅用具,雅俗共赏。
“南宋官窑在杭州的产生,首先与杭州当时的地理位置有关。”吴晓春表示,南宋王朝建立后,几经周折,终于在1138年定都临安府(今杭州),成为南宋国都。而当时宫廷礼仪、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从当时的京城图上便可见一斑。
“当时临安府人口达124万,一年四季商贾云集,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御街长达一万三千五百余尺,让宋朝的井肆文化、商业文化、书画文化、文字印刷文化达到巅峰。”有趣的是,吴晓春老师还纠正了很多人易混淆的河坊街与清河坊区别:“两者不能等同,清河坊更多的是指代一个区域,它的范围比河坊街更大。”
【南宋官窑遗址】
沿着展览馆后的小路向前,南宋官窑遗址便展现在眼前。
八百多年前,在南宋都城临安的一隅,美如碧玉的青瓷珍品从炉火中被煅烧出来。1985年至1986年,南宋官窑郊坛下窑址的发掘,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瓷片、窑具等文物,也全面展示了南宋官窑的历史原貌。
整个遗址面积1500多平方米,包括作坊和龙窑两大部分,其中作坊遗址的局部区域已进行了复原。历史上,很多人会把瓷器与陶器比较,吴晓春解释道,“陶器是用黏土烧制起来的,瓷器则是高岭土,这是二者最本质的区别。”
站在遗址边上向下往,吴晓春老师边指示边讲解着整个遗址的各个区域:房屋、练泥池、修坯上釉工坊......“整个陶瓷的产生共有11道工序,从采土取料、粉碎、淘洗等到烧窑、出窑,集中体现了宋代工匠的妙手巧思。”吴老师表示,像瓷器烧制起来需要1200℃的高温,在那个年代来说,对工匠的技艺要求尤其高。
如今,八百多年过去了,追慕静穆幽雅气氛的南宋统治者,一如他们倾情的自然山水一般,将沉稳中蕴含风雅的官窑青瓷保留了下来,青莹如玉的釉色,犹如清风吹拂、古曲悠然,值得每个人去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