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0月8日讯(通讯员 孟黎)连日来,篆刻家郭勇孝与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紫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葛军在江苏宜兴展开交流与合作。
在交流活动中葛军对郭勇孝的学术成就以及紫砂壶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引用明代文学家李渔的评语:“名壶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葛军在交流中指出:“郭勇孝的作品浑然天成、风格迥异,他的陶刻在业内界率先推新辞旧,在与古典元素相结合的基础上创造了独门绝技——篆书入陶。尤其是,他在当代紫砂壶制造艺术中有一种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他将篆刻运用到紫砂壶制造工艺从而开辟了新的艺术前景。”
陶刻作为当今紫砂壶工艺美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陶器制造工艺中的一种主要装饰技法。有刻底和空刻两种形式,刻底是用毛笔在坯体上打好墨稿,或用蜡纸把书画稿印在坯件上,然后用刻刀依墨稿刻划,一般多用双入正刀法。空刻是直接用刀在坯上刻划。然而郭勇孝却打破了传统格局,他采用后者,其刀势雄壮美、自然美,最为主要的是以篆入书,刀刀均有雄浑苍劲之力,又不乏柔顺之美,给人以弥久留新的感觉,尤其是在当代具有一定的历史收藏价值。
在采访中,郭勇孝表示非常荣幸能与葛军展开探讨交流并成功签约多个合作项目。本次活动还展出了多件“碟起”工艺品,该产品由段泥制造,它是一种本山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土,本山绿泥和紫泥都是紫砂的原矿。郭勇孝介绍,本次展出的工艺品是他的最新产品,其中最大的亮点在于其碟身使用了自成一体的大篆书陶刻手艺,这是一般书法家很难做到的。
因陶艺而生情,英雄所见略同。葛军说:“段泥的共生意义是自然形成,而且两种泥性质一致,段泥原矿非常稀贵,宜兴制壶人开始用本山绿泥加紫泥来人工调配,形成非自然段泥料。段泥料在本山绿泥里似乎只起了改变其颜色的作用,有层次,像玉石。尤其是,通过郭勇孝的陶刻之后,既打破了原有的传统工艺,又保留了陶制底蕴,作品意境深远,沁人心脾,古意悠悠。”
活动结束,双方就紫砂壶艺术的发展与合作交换了意见,葛军表示将与篆刻家郭勇孝一道携手共进,为中国紫砂壶艺术注入强劲活力。同时,郭勇孝向葛军赠送了一幅精品书法——《大船过海》,象征着一帆风顺,展望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