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刘 颖 包力源 赵 超
▲ 基于陶瓷材料的设计产品“盲人餐盘”
中国陶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之一,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陶瓷因其优美的外观和健康的材料而被日用产品设计者青睐,但又因传统陶瓷材料易碎,使其应用群体具有一定局限性,如不太适合视障人群、低龄人群、高龄人群等使用。因此,对陶瓷产品进行包容性设计,既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展陶瓷文化传播体验群体的突破口,也有助于推动社会公平,满足各类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文关怀的精神力量。
以人为本的包容性设计
包容性设计是“一种不需适应或特别设计,而使主流产品和服务能为尽可能多的用户所使用的设计方法和过程”,契合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相比无障碍设计,包容性设计更加注重用户群体的多样化,而并非专为特殊人群设计,这种设计理念着重于社会服务非特殊化的兼顾性,具有较强的人文关怀意义。笔者认为,以下几个因素推动了包容性设计的发展应用:首先,全球老龄化及特殊人群的人口比重不容小觑,实现不同人群融合是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其次,随着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中相关要求的提高,针对特殊人群的社会关怀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再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家更加关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难点问题,设计助力生活质量提升的理念促使设计不断创新;最后是科技的发展进步,为包容性设计创造了更多可能。
包容性设计不仅渗透于社会生活服务的方方面面,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借助文化包容、需求包容、情感包容等,包容性设计有助于有效实现文化产品的多功能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更多的情感性和功能性,这不仅有助于走好中国文化遗产的传承之路,还有利于拓宽文化类产品的市场道路,增加更多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思路。可以说,文化作用于设计,设计又推动文化不断创新发展。
陶瓷产品设计的包容性语言表达
陶瓷产品设计与包容性设计要想实现有效融合,关键在于取文化之优,拓产品之用。因此,我们必须要抓住三大关键点:一是有效转化陶瓷文化资源;二是切实服务于群体差异性需求;三是回归于设计方法的科学性。
有效转化陶瓷文化资源,应当着眼于陶瓷文化的传播价值及材料优势。陶瓷材料相较于塑料材料更具健康性,相较于金属材料更具电绝缘安全性和隔热性,此外,陶瓷釉色质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与精神价值。基于这些优势,想要打破因易碎问题导致的群体局限壁垒,为各类人群提供日用体验机会,就应当发挥“健康、文化、低导热”等陶瓷的本体优势,在器型上赋予其更多功能性设计。
为切实服务于各群体的差异性需要,应基于“健康、文化、低导热”的陶瓷材料优势,面向不同群体提供合适的、与之匹配的操作和使用方法,给予用户平等的产品体验。包容性设计区别于无障碍设计的根本点在于更加注重用户群体的多样化,因此,产品在功能和使用方面应当是灵活的,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与用户多变的需求。例如,设计者前期聚焦视障人群面临的营养、安全饮食问题,看到他们通常把所有的菜都混合在一个容器里而不能单独品尝,影响到用餐体验及饮食平衡,因此,推出了基于陶瓷材料的设计产品“盲人餐盘”。该设计外形为花瓣状,可以容纳五种不同的食物,且外缘平缓,具有安全性,盘子可以通过底部的木制托盘进行稳定与旋转,触摸旋转盘的五个外缘,就可以轻松吃到每一种菜品。该产品并不仅限于视障人群使用,对肢体发育尚不完善的儿童群体、行动不便的老年群体、独居青年群体等都具有使用价值。
回归于设计方法的科学性,应当基于宏观主题在陶瓷对象中探索产品设计的科学方法,由文化语境和使用语境两个维度展开。在文化语境中聚焦陶瓷产品的文化底蕴和市场情感认知,目的是针对精神需求进行外观造型设计;而使用语境是造物的功能价值,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产品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在文化语境与使用语境交叉处,共同包含了人因工程学及美学。因此,陶瓷产品设计的包容性语言需要叙述出由美学、人因工程学、材料学、设计学等关键词组成的具有较大人群受众的功能性段落与篇章,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一是对象研究阶段,包括全方位解剖社会问题,初步按照设计任务组合相关要素,提出假设方案;二是设计实践阶段,包括反复确定陶瓷器型选取的适配性,通过定量、定性研究,验证假设方案的设计合理性,从而进一步优化方案;三是优化阶段,通过宏观结合微观的视角,全方位优化设计产出的所有细节,从而最终形成以人为中心的包容性陶瓷产品。
结语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开始对传统文化及人文关怀投入更多关注。如何让人们的生活体验更加舒适,如何在产品体验中获得温度,如何通过设计来平衡人与产品、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设计者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通过对陶瓷产品设计的包容性语言研究,希望能够探索具有中国风格的包容性设计的创新发展路径。
(刘颖系景德镇陶瓷大学教师,研究方向:数字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包力源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包容性设计、产品设计;赵超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包容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