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是国内主要陶瓷工艺品出口基地之一,拥有陶瓷企业4000多家。今年以来,德化陶瓷出口增速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1月至5月,德化陶瓷自营出口额14.4亿元,同比增长15.09%,显示出强大的全球市场竞争力。
但也应看到,欧美市场的关税与反倾销、技术性贸易措施、检测认证许可等已经成为我省外贸出口的主要障碍,特别是技术性贸易措施“名义上合理,形式上复杂,手段上隐蔽”等特征更加凸显。今年4月以来,德化许多陶瓷出口企业美线订单受到冲击,部分美方采购商要求生产企业共同承担关税压力或降低报价,该县对美出口企业面临着成本端、物流端等多方面的挑战。
当前美国的加征关税、欧洲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德化陶瓷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有关专家认为,随着欧美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未来几年贸易保护将成为常态,美国市场受关税调整“90天窗口期”结束后税率不确定性的影响,欧洲市场则对生态环保、低碳认证、知识产权等要求日趋严格,这就需要德化陶瓷产业更加努力适应欧美市场的规则,尽力保住欧美高价值市场,同时加大力度布局东南亚、南亚、东欧等新兴市场,降低“把鸡蛋都装在一个篮子”的风险,并且更加积极“向内看”,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持续做大国内市场。
要持续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欧盟、拉美等地区的对华友好国家设立“德化陶瓷”海外仓,尽力减小欧美高关税冲击,绕过歧视性、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壁垒;加快完善符合欧美日发达国家的能耗、排放、化学成分等产品标准体系,引导“德化制造”绿色低碳发展,稳住并扩大对高利润目标市场的出口份额。
要加大力度开拓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国外新兴市场。鼓励陶瓷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布局产能,通过“在地化”生产输出产能,抢占新兴市场;鼓励德化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建厂、合资经营,以轻资产模式对海外工厂进行管控、运作,有效降低中小企业产能出海的风险;指导企业在跨境电商平台开展直播带货,实现从“被动接单”到“主动营销”的转变。
要积极“向内看”、开拓国内市场。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将德化陶瓷打造成为“福见优品”特色品牌产品,积极引导电商平台企业通过流量倾斜助力德化陶瓷企业“外转内”;加快培育陶瓷产业新业态,探索陶瓷与茶业、酒业、花卉、家居、文旅、民俗文化、时尚创意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实现从卖产品到卖体验、卖模式、卖文化转变。
同时,通过“智改数转”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合格率。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引入智能自动化设备和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生产效率与良品率,降低能耗成本,用数字化实现标准化、定制化生产,加大高品质供给;加大在新型瓷土配方、环保釉料、3D打印等领域的研发投入,突破传统工艺局限,开发具有功能性和科技感的新产品,在高端市场开辟新空间。